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手足口病症状和治疗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用药

手足口病症状和治疗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用药

时间:2020-11-04 21:17:17

相关推荐

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病?

大家好,我是皮肤科万医生。今天分享一个门诊病例。临床表现:患者口腔水疱、糜烂,伴疼痛。手掌可见散在水疱,脚趾也有水疱。想必您已经知道这是什么病了。是的,这就是最近几年被很多人熟知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呢?它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玩具、餐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也可以感染。

哪些人群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成年人患手足口病很少见,在我近的门诊工作中,只遇到3个成年人患手足口病的病例。

手足口病严重吗?大部分手足口病症状比较轻微,但是也有少数重症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目前没有抗病毒的特效药和特异性治疗手段。治疗方法通常为对症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皮损部位可外搽药物。同要做好皮肤和口腔的清洁护理,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要怎么治疗?附医案分享!近期有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去了游乐园,第二天班上接近8成的孩子都得了手足口病!从两个孩子到十几个孩子,也就只是几个小时的事情,传播速度之快。虽然幼儿园做了很好的防范措施,把所有玩具、桌椅餐具都做了消毒,但终究还没抵挡住。

手足口病,不仅仅会表现出发烧、嘴巴痛、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发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还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到底什么是手足口病?家长们首先要搞清楚手足口病的症状!大多数孩子是突然发病,初期表现主要就是发烧,随后开始冒小疱疹。这种小疱疹与水痘不同,手足口的小疱疹是那种透明的小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不痒。同时,孩子可能还会伴有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打喷嚏,咳嗽、流鼻涕。

对于99%的手足口病,西医主要治疗方法就是缓解表症:比如孩子高烧了?给你使用退烧药,吐得太厉害了?给你口服补液盐…

而中医论治,是把身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的任何一个组织器官、部位功能都是相互协调,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中医怎么看手足口病?很简单,手足——脾主四肢,口腔——脾开窍于口,水疱疹——湿气(脾运化水湿),肠道病毒——脾胃,这个病灶就在脾胃,也就是中焦。当然要诱发手足口病还需要外因,外因有二,其一就是夏季气温快速升高,又是梅雨季节,阳气到达最旺,又热又潮湿。其二,很多手足口病的小朋友发病前西瓜、冷饮、雪糕、寒凉水果吃多了。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不节制,脾胃生湿生热。

外部疫气(湿热)——引动内部脾胃湿热——身体湿热郁蒸——发于手足口的小溃疡小疱疹。这就是孩子爆发手足口病的原因。

怎么治?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见于邪犯肺脾、心脾积热、湿热内蕴、正虚邪念等类型,其症状及治疗如下:

一、邪犯肺脾,多见于初期,症状比较轻,开始发烧,伴有流涕、咳嗽、咽痛等,这时候皮疹开始出现,分布稀疏,颜色红润,可以用白豆蔻、藿香、滑石、茵陈、通草、石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等药物进行煎煮成汤药进行服用,也可以口服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

二、心脾积热,多见于中期,皮疹分布于手、足、口等部位,分布逐渐增多,伴有口干舌燥、不想进食、大便干结等表现,可以用生地、竹叶、通草、山栀、石膏、黄连、黄芩、茯苓等药物进行煎煮成汤药进行服用,也可以服用中成药黄栀花口服液。

三、湿热内蕴,也是多见于中期,症状较前加重,出现持续多日的高烧,情绪烦躁不安,皮疹稠密,疱疹的疱液浑浊,口臭流涎,舌苔黄厚腻等,这时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有个叫清瘟败毒饮的方子最适合这种情况了,当然也可以使用中成药清胃黄连丸。

四、正虚邪恋,出现在后期,皮疹渐渐消退,可伴有低热,小儿精神疲倦,胃口欠佳,可以用党参、麦冬、五味子、地骨皮、山楂等药物进行煎煮成汤药进行服用,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另外,对于小儿口腔疱疹明显的,可以用西瓜霜喷涂在口腔疱疹的地方,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切记不要再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4月份正是广州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附近的一个患儿,一岁,女,突发高烧,第二天发现脚底板和手上出现红点,喉咙也见,但是身上也伴随有皮疹,家长很紧张带去医院,诊断为手足口开药双黄连和剑喉喷雾,吃了2天烧退疹子隐发不透,整个人陷入昏迷来诊。见到孩子时知其误治而加重,孩子手足口伴随皮疹,一下子被寒药压制而邪盛正衰,诊透不出而加重。我赶紧给与葛根汤合败毒饮加减2剂,孩子喝完后手足疹退,但是身上还有疹子,家长焦虑来询,告知孩子发透即安。果然三天后孩子烧退疹退精神恢复如常。#超能健康团# #头条健康#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三岁以上宝宝该不该打手足口病疫苗#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的升高,手足口病又处于了高发季节。那么超过3周岁的儿童该不该打手足口病疫苗那?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手足口病是通过日常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种以出疹为主要表现的常见传染病。他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和EV71肠道病毒多见。

●人们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但成人感染没有自觉症状,儿童临床表现明显。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相对轻微,发烧,手、足、口、臀部常见有皮疹或水泡疹,一般不疼、不痒。经过1~2周可自愈。如果由EV71病毒引起,临床症状明显,多以发烧、皮疹,并有咳嗽,头痛、食欲不振等。在2周岁以内极少数患儿会发展成手足口病重症,合并出现病毒性脑炎、肺水肿等,易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一种疫苗,保护效力达90%以上,可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尤其是在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占发病的44%;引起重症的占重症比例为91%。

●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建议:

☞6个月~3周岁的宝宝,建议接种;

☞体弱多病的儿童建议接种;

☞3周岁以上的宝宝,身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完善,感染手足口病后临床症状表现比较轻微,经过简单的对症治疗,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自愈,所以,家长可自行选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我是免疫规划黄医生,请关注我更多分享疫苗接种相关知识!

小儿手足口病,反反复复高烧,就只能退烧,补液,补维生素类,抗病毒(无特效药)等对症治疗了吗?有多少人相信中医有实效的方案(包括小儿推拿,中药内服,穴位贴及食疗方等)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非常好的家传秘方#中医# #0-6岁育儿经# #育儿经# #中医有效方案#

选自郑佑民中医师家传秘方:普济汤(小儿手足口病)

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每到这时,家长老师就会发现孩子手上、脚上还有嘴巴里会长水疱,这就是常见的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是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常“攻击”5岁以下的宝宝,引起发热、皮疹等症状,严重的可致死亡!手足口病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普济汤:

组方:麻黄12克 连翘15克 赤小豆30克 杏仁12克 生姜15克 桑白皮15克 苍术15克 薏苡仁30克 土茯苓15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5克

功效:辛温解表 解热散邪 行水祛湿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用法:水煎二次,二次合液,每日二次

方药释义: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发热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严重并发症。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疮疹”“疱疹”“温疫”等病证。方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用可治疗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与手足口病的病机相吻合,为君药;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桑白皮、赤小豆清热解毒、行水利湿,为臣药;苍术、薏米、土茯苓则增强了解表健脾祛湿之力,为佐药;甘草、大枣甘平和中,为使药;诸药共奏,可收辛温解表、解热散邪、行水祛湿之效。

小儿手足口病难治的原因:首先西医的治疗常规方法是输液,输液本身是增加身体的湿气,手足口病本身即表湿证,以祛湿,不宜加湿,输液乃加湿之行为,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中医认为抗生素属苦寒大寒之品,会引病邪由表入里,从太阳直入三阴,出现心脑肾病变,西医对于此病的恐慌即是如此原因,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痘疹科范畴,宜透发不宜内陷,透发则邪自去,内陷则凶险不断。余在临床多用此方,每获良效。服用1-3剂后,患儿口腔溃烂愈合、食欲恢复、口水停止,手足部位的水泡消失得无影无踪。再看其他小患者,至少要治疗一个星期,要花四、五千元的治疗费用。更有甚者,因腹泻难止,造成患儿脱水抽风,治疗费用更高。中医治疗,中药一付,几元成本。对比之下,岂不让人感叹?

郑佑民中医师医案

病案举例:黄某,男,3岁。其母代诉:孩子开始只是在手的指缝里、脚趾缝里有几个小红疙瘩,体温并不高。到传染病科检查为疑似手口病,要求住院观察。住院打了一夜的吊瓶,医疗费花了500元。第二天不但手上、脚上红痘痘大量增多以外,口腔里也长了白色的溃疡点;还增加了腹泻的症状。遂来我处治疗,吾细思之:手足者属脾也,手足长痘痘是脾热;腹泻,且排泄物味臭,里有热也;诸疮痒疡皆属于火。治宜表里双解。予上方治疗,一剂,水煎服,用药汁擦长痘痘处。只喝二次,痊愈。几天后她邻居的孩子也得了手足口病,按上方服药也一剂即愈。

为什么春夏之季容易高发小儿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肠道病毒感染的传染病?中医方面推荐的中成药及食疗方有哪些呢?

最近春夏之季,也是一年中坏境空气等湿气最大的时候,中医看来:长夏应脾,湿困脾胃,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所以手足口腔的问题主要还在脾胃上,近来临床门诊上碰到有好多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好多小儿本身存在脾胃虚弱,积食内热,湿重等加上不良的饮食(好辛辣油腻,寒凉之品等)导致小儿有湿热体质环境(各种病毒最喜欢的体质环境),同时体虚免疫力,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发病。好多医生在治疗这方面的问题时就一味地清热解毒,消炎等等,这样是不好解决问题的,有积食内热要消积食清内热,有湿热有祛湿清热,有脾胃虚弱要注意健运脾胃等,推荐中成药有保和丸,王氏保赤丸,清开灵等。食疗方面推荐:三豆饮,三豆香菜根饮等,同时中医对于解决病毒感染的问题可以用透表的方法,温病大家吴鞠通就擅用此法。有透表作用的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三精最好),银翘解毒丸等。

感恩郑佑民中医师,无私分享出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和家庭。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供学习及同道参考等,如有需要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操作使用。本平台及个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海口中医儿科符齐敬 符医生中医科学育儿,学习更多正确中医智慧育儿知识和育儿小妙招,用中医智慧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小儿常见病及疑难病等。欢迎大家点赞,分享,收藏。

我家孩子之前也有类似症状,到医院输了两天液没啥效果,按着肺炎治的,后来在一个诊所大夫说就是嗓子溃烂引起的,类似于手足口病,但是手脚没有症状。后来拿了点喷剂,贴了两天膏药好了,小孩子如果没接触什么病人的话没有啥大事,就是没对症治疗。

最近宝妈群里,都在讨论娃娃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手 足 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溃疡。

宝宝在家一定要注意:

食用好消化的流食,少吃多餐。不能大吃大喝,以防积食。

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勤通风。

宝妈须知“手足口病”

你家宝宝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吗?看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好发于4岁以下的幼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节;幼儿园或培训机构多可发生聚集性发病。

1、病原体:肠道病毒

如果觉得《手足口病症状和治疗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用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