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恩替卡韦抗病毒适合乙肝患者吗

恩替卡韦抗病毒适合乙肝患者吗

时间:2018-11-09 10:39:57

相关推荐

乙肝的发病初期是不明显的,了解乙肝得从生活中累积小知识,进入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介绍恩替卡韦抗病毒适合乙肝患者吗。

1恩替卡韦抗病毒适合乙肝患者吗

温馨提示: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时HBV DNA下降至300拷贝/mL以下者为67%、ALT复常者为68%、有肝组织学改善者为72%,均优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者;但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相似(21%和18%)。对于HBeAg阴性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时HBV DNA下降至PCR检测水平以下者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0%。

恩替卡韦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年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恩替卡韦对于抵制乙肝病毒有明显效果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时HBV DNA下降至300拷贝/mL以下者为67%、ALT复常者为68%、有肝组织学改善者为72%,均优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者;但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相似(21%和18%)。对于HBeAg阴性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时HBV DNA下降至PCR检测水平以下者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0%。

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对达到病毒学应答者,继续治疗可保持较高的的持HBVDNA抑制效果。日本一项研究显示恩替卡韦3年累积耐药率为1.7%~3.3%。研究结果还提示,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每日1.0mg亦能抑制HBV DNA、改善生化指标,但疗效较初治者降低,且病毒学突破发生率明显增高,故不宜再提倡。我国的临床试验结果与以上报道基本相似。

恩替卡韦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注意以下几点:

1、每天服用1次即可,一般病例每天服用0.5毫克,对于用“拉米夫定”变异的患者每天服用1毫克。

2、恩替卡韦的抗乙肝病毒效力强大,临床疗效好。不管是在抑制乙肝病毒方面,还是在转氨酶复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善方面都强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

3、对拉米夫定治疗无效的病例或者病毒发生耐药变异(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应用ETV仍然有效。

4、病人的转氨酶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时,仍然可获得疗效。

5、长期应用恩替卡韦,乙肝病毒不易发生变异。

6、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一样,都是比较安全的药物。恩替卡韦的副作用有腹部不适、疲劳感、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头晕、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7、本药缺点:应用时间不长,临床经验还需要积累,它的最适宜疗程尚不明确,现在规定疗程是“至少1年”,服用此药的HBeAg转换率和服用拉米夫定一样,都不够高,另外,此药的价格较高。

恩替卡韦的适应症为16岁以上(包括16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不管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均可首选,最好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空腹时服用,肾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当由专科医生根据情况来决定服用剂量,妊娠者和儿童(16岁以下)慢性乙肝暂不能服用,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有无病毒复制)也不宜服用。

2双优降病毒防乙肝治疗药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侯金林日前建议,坚持“双优”,即优选药物和优化治疗,实现强效降低病毒量,有利于降低耐药风险。

侯金林在“中国乙肝抗病毒治疗回顾”讨论会上介绍说,当前尚无法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因此治疗乙肝的目标是长期地控制病毒不复制,这样才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从而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然而现实中很多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影响治疗效果。为此,侯金林强调,刚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必须优选药物,以减少耐药机会。

欧美乙肝治疗指南都强调抗病毒治疗要首选强效低耐药药物,中国新版的《乙肝防治指南指出》也指出:如果条件允许,应首选强效耐药率低的药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缪晓辉指出,降病毒力量越大,耐药发生率也越低,因为病毒量少发生变异的机会就小。

另据侯金林介绍,最近在亚太肝病年会上公布的一项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接受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48周,乙肝病毒也可被控制到不可测,这为坚持把乙肝病毒降到最低带来了希望。

3中药治疗乙肝 病毒能转阴吗

中西药结合是否能够提高乙肝病毒的转阴率尚无定论;未来是否有新的中药能使乙肝病毒转阴,值得期待。

一、不少中药通过体外试验或是动物试验,发现具有使乙肝病毒转阴的现象。成百上千的的中西药物在进行抗乙肝病毒的体外试验筛查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苗头,但是人体与体外试验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二、不少中医或患者都可以指证服用中药使得乙肝病毒转阴的例证。但是个例或是散在的有效病例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证据。

三、大量的已发表的论文和文献资料均显示中药可以使乙肝病毒转阴,不仅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而且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但是这些成果可重复性差,可信度不高。

四、迄今为止,全世界不断更新的乙肝防治指南中,尚无一个指南认可中药具有抗乙肝病毒的功效,中药抗乙肝病毒缺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证据。

五、是否确有能使乙肝病毒转阴的中药存在,只是需要补充进行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试验加以证实即可。其实不然,目前不少乙肝中药新药已经进行完毕临床Ⅱ、Ⅲ期试验,尚未出现一种公认有效的中药制剂问世。

六、如果使用抗病毒西药再加上中药,是否可以提高病毒的转阴率,从目前试验情况和发表的相关论文看,中西药物结合可以提高转阴率,但是尚缺乏拿得出手的大样本、多中心、对比性强的证据。

七、未来会怎样?会不会出现真正有效的转阴中药。中药品种成百上千,还有不少单味中药尚未用于治疗乙肝;中药配伍组合可以衍生出无穷组方,以后情况上不好说,但是必须尝试。

八、治疗乙肝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单单是乙肝病毒转阴就能解决的问题,让病毒转阴虽说是眼下时新的潮流,但是这种把目标定位抗病毒转阴为主的眼光,显得狭隘和局限,治好乙肝涉及到病毒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等学科内容,仅靠某种药物就能治好乙肝的想法太幼稚。

九、中医在治疗乙肝的根本目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有价值生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应该跟着西药乱跑,转阴不是中医强项,让患者活得开心、活得长寿才是中医的优势,也是人类健康的根本目标。

4乙肝治疗期间要注意病毒检测

乙肝不是不治之症,肝炎病毒检测质量的重视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大家要科学认识,正确对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肝炎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若是出现闪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会严重影响乙肝治疗。

中医专家指出:乙肝治疗期间,一定要规范化病毒检测!抗病毒治疗是目前肝炎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临床治疗中,部分医患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抗病毒药物上,而较少关注病毒检测质量对乙肝治疗和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并不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和系统能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化,影响着整个治疗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乙肝还是其它肝炎病症,三早是不可少的,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发现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到确定治疗终点,很大程度建立在定期病毒载量检测的结果上。所以,选择国际上公认的检测系统,规范检测质量和定期监测,对乙肝的治疗效果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向大家讲解了乙肝治疗期间,一定要规范化病毒检测,相信大家对于乙肝治疗都了解了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对于乙肝,不要盲目就医,以免病情发展,对病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5中药治乙肝能使病毒转阴吗?

中西药结合是否能够提高乙肝病毒的转阴率尚无定论;未来是否有新的中药能使乙肝病毒转阴,值得期待。

一、不少中药通过体外试验或是动物试验,发现具有使乙肝病毒转阴的现象。成百上千的的中西药物在进行抗乙肝病毒的体外试验筛查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苗头,但是人体与体外试验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二、不少中医或患者都可以指证服用中药使得乙肝病毒转阴的例证。但是个例或是散在的有效病例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证据。

三、大量的已发表的论文和文献资料均显示中药可以使乙肝病毒转阴,不仅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而且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但是这些成果可重复性差,可信度不高。

四、迄今为止,全世界不断更新的乙肝防治指南中,尚无一个指南认可中药具有抗乙肝病毒的功效,中药抗乙肝病毒缺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证据。

五、是否确有能使乙肝病毒转阴的中药存在,只是需要补充进行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试验加以证实即可。其实不然,目前不少乙肝中药新药已经进行完毕临床Ⅱ、Ⅲ期试验,尚未出现一种公认有效的中药制剂问世。

六、如果使用抗病毒西药再加上中药,是否可以提高病毒的转阴率,从目前试验情况和发表的相关论文看,中西药物结合可以提高转阴率,但是尚缺乏拿得出手的大样本、多中心、对比性强的证据。

七、未来会怎样?会不会出现真正有效的转阴中药。中药品种成百上千,还有不少单味中药尚未用于治疗乙肝;中药配伍组合可以衍生出无穷组方,以后情况上不好说,但是必须尝试。

八、治疗乙肝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单单是乙肝病毒转阴就能解决的问题,让病毒转阴虽说是眼下时新的潮流,但是这种把目标定位抗病毒转阴为主的眼光,显得狭隘和局限,治好乙肝涉及到病毒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等学科内容,仅靠某种药物就能治好乙肝的想法太幼稚。

九、中医在治疗乙肝的根本目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有价值生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应该跟着西药乱跑,转阴不是中医强项,让患者活得开心、活得长寿才是中医的优势,也是人类健康的根本目标。

如果觉得《恩替卡韦抗病毒适合乙肝患者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