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乙肝的干扰素治疗

乙肝的干扰素治疗

时间:2020-09-29 17:17:13

相关推荐

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措施是抗病毒。目前明确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α-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我国科学家研究成功的双环醇和氧化苦参碱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确切疗效仍在观察中。慢性

1乙肝的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措施是抗病毒。目前明确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α-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我国科学家研究成功的双环醇和氧化苦参碱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确切疗效仍在观察中。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正常的2~10倍、HBeAg和HBV- DNA阳性。

干扰素是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于1957年发现的。最初,科学家们把灭活的流感病毒接种于鸡胚细胞内,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分泌一种可溶性物质来抑制和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以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以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当人体发生任何病毒感染时,都能产生干扰素进行防御,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根据抗原成分和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将干扰素分为 α、β和γ三种。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α-干扰素,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进行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干扰素治疗的目标是有效控制病毒感染,最大程度降低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学改变、缓解临床症状、稳定肝功能;从长远来看,则是预防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成人剂量为每次300万~500万单位,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隔日1次或每周3次,疗程不短于半年。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平均疗效为30%~40%,其与药物剂量、疗程成正比。

和其他抗病毒药一样,干扰素的使用也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草率行事,应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有癫痫、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以及有精神病或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不适合干扰素治疗。在开始用干扰素治疗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四肢关节酸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现象,这是药物的正常反应,不必紧张。为了减少这一副作用,可以从小剂量开始,待身体适应后改为常规剂量。发热、关节酸痛严重者可服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在整个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目的是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特别是应注意有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应减少用药剂量,甚至停药。

2乙肝与丙肝有何异同

1.感染传播方式相似,两者均主要经过血液或输血制品等方式传播。

2.临床表现相似,但丙型肝炎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有些患者不易被发现,且肝功能检查常表现单项转氨酶升高,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3.均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丙型比乙型肝炎更高,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

4.由于传播途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5.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3α-干扰素可预防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产生肝细胞癌

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Ⅰ)可以预防某些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发展产生肝细胞癌。

这项由大阪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共收试了90例患者。这些患者随机接受24周的对症疗法或每周3次、每次6 MIU(Ⅰ)的治疗。(Ⅰ)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随访期分别为92和82年。

对照组有73%的患者发展产生了肝细胞癌,而(Ⅰ)组中此类患者的比例仅27%。两组的死因模式()相似,对照组和(Ⅰ)组各有58%和11%的患者死于随访期,并各有2例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

大多数接受(Ⅰ)治疗患者都未能维持持续有效率。不过研究人员推断,因(Ⅰ)可“预防代偿性肝硬化恶化和抑制肝细胞癌发展,故能提高用药者的生存率。”

4丙肝患者维持治疗有无影响

大多数静脉注射药物成瘾者IDUs 都感染了HCV,这些人通常需要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资料提示,美沙酮可能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Sulkowski等研究评价了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同时接受派罗欣抗HCV治疗时,美沙酮与派罗欣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及其相互作用情况。

共有24例患者入组。派罗欣180 μg/次,1/w单次和多次给药之后评估其PD和PK。派罗欣对美沙酮的PK影响通过派罗欣多剂量给药前后美沙酮PK的变化进行评价。 派罗欣的PD通过测定血清2′5′-OAS活性和HCV动力学来评价。

结果表明,派罗欣PK在给药第1周和第4周时与没有接受MMT的CHC患者的情况相似。美沙酮PK的基线水平与派罗欣治疗4周后情况也相似。单剂量给药后,派罗欣诱导2'5'-OAS 活性与健康者中所观察到的相似。在派罗欣治疗4周后,12例 60%有病毒应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痛、发热、疲劳和食欲缺乏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未观察到阿片戒断症状出现,在研究期间,也没有患者需要调整派罗欣或美沙酮的剂量。

研究结果提示,接受MMT的CHC患者,派罗欣单药治疗有较好的耐受性。MMT并不影响派罗欣的抗病毒活性。

5丙肝和乙肝有哪些具体的不同?

第一,病毒特点不同,乙肝病毒感染之后存在与肝脏细胞的核里面,而丙型肝炎病毒一般在肝脏细胞的胞浆里,这样一个区别,对于治疗来讲可能乙肝的治疗更复杂一些,丙肝的治疗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些。

第二,乙肝在母婴传播过程中它的愈后相对是比较重一些的,如果妈妈传给孩子,这种情况90%都会变成慢性化。丙肝如果是妈妈传给孩子的话,相对来讲影响不是特别大,大多数会清除病毒。但是在成()年人的感染不同,乙肝的成年感染相对来讲慢性化很少,而丙肝成年人感染比较多,而丙肝大多数发生在成年感染,所以丙肝影响比较大。

第三,临床表现不同。乙肝相对临床表现明显,丙肝的临床表现不是很明显。

第四,诊断方面乙肝有健康携带者,丙肝没有这个概念。乙肝的健康携带者并不是说真的是健康的,只是患者的转氨酶是正常的,可能肝脏组织没有真正炎症,但是病毒是存在的,只是健康携带者。但是丙肝的概念是只要有病毒就是说明有肝脏炎症,有丙肝病毒就应该考虑治疗。

第五,临床诊断上大家对乙肝了解比较多,所以大家在很多体检都会去查乙肝,但是对于丙肝由于不太了解,所以体检都不含丙肝,这样往往丙肝病人容易漏掉。

第六,临床表现相对丙肝来讲比较隐秘一些,而乙肝比较明显,这个会影响病人的就诊,也会影响病人对于疾病的追踪观察影响。

第七,治疗方面的不同。丙肝主要是在肝脏细胞泡浆里,乙肝在细胞核里面比较难治。另外一方面,我国大多数的乙肝病人是婴儿期或者是围生产期传播的,容易发生免疫耐受,而丙肝是成年人的传染,通过治疗之后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觉得《乙肝的干扰素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