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走出“乙肝转阴”的误区 不要迷信“转阴”治疗

走出“乙肝转阴”的误区 不要迷信“转阴”治疗

时间:2021-09-19 09:50:56

相关推荐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每年新发现的乙肝病例多达50—60万。广大乙肝患者长期承受着机体的病痛,更面临着来自心理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一旦被检查出乙肝标志物阳性,他们的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各

1走出“乙肝转阴”的误区,不要迷信“转阴”治疗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每年新发现的乙肝病例多达50—60万。广大乙肝患者长期承受着机体的病痛,更面临着来自心理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一旦被检查出乙肝标志物阳性,他们的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严酷的歧视。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乙肝治疗广告正是抓住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急于“转阴”的迫切心理,一方面别有用心,极度夸大乙肝的危害;一方面大肆吹嘘某些自诩为“转阴王”、“乙肝克星”的“神医”们“转阴”治疗的神奇功效,导致广大乙肝病友长期迷信“转阴”治疗。到底有没有一种药物能让乙肝病毒指标全部转阴?“大、小三阳”能否全部转阴 ?转阴对乙肝治疗到底有没有好处?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此,本人针对这些大家广为关注的疑问,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澄清事实,帮助广大乙肝病友辨明真伪,走出乙肝“转阴”的误区。

一、目前根本没有一种药物能让所有的乙肝病毒指标全部转阴

目前化验需要转阴的乙肝病毒指标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及IgM)、前-S1抗原、前-S2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目前根本没有一种药物能让以上所有指标全部转阴。现在最好的抗病毒药物,在最佳时机使用,也只能使40%左右的乙肝患者出现HBV-DNA、e抗原转阴,表面抗原的转阴率不超过10%。

二、“大三阳”、“小三阳”不可能全部转阴,也没有必要全部转阴。 有可能并且有必要转阴的应该是e抗原和HBV-DNA!

“大三阳”、“小三阳”是非专业的叫法,现在这一概念已被逐渐淡化。但是由于这种叫法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所以专业医师仍将它们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解释中。许多患者认为“大三阳重,小三阳轻”,只有“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甚至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这些认识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1]>下页

1 2 3 下一页

2乙肝与丙肝有何异同

1.感染传播方式相似,两者均主要经过血液或输血制品等方式传播。

2.临床表现相似,但丙型肝炎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有些患者不易被发现,且肝功能检查常表现单项转氨酶升高,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3.均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丙型比乙型肝炎更高,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

4.由于传播途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5.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3让丙肝病毒不要在“窗口期”蒙混过关

一次丙肝抗体检测是阴性,是不是就表明肯定没有感染丙肝呢?专家说,不!因为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在人体感染病毒后但尚未产生抗体前的一段时间会有一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即使病人已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抗病毒的抗体的结果却是阴性,容易造成漏诊。

对于丙肝,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检测到丙肝抗原的方法,所以不能像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那样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病毒,而只能依赖对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但是“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确认,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

由于感染丙肝后,患者一般缺乏明显的症状,通常只是感到疲劳乏力,且潜伏期长,患者经常一无所知,直到肝脏出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要捕捉到这只威胁健康的“沉默杀手”,丙肝的高危人群主动向医生要求做丙肝抗体检查就非常必要。凡是有过输血史(尤其是年以前)的人,都可能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但是因为“窗口期”,高危人群定期做检查就更为重要。怀疑自己是丙肝高危人群的人,如果第一次丙肝抗体阳性为阴性,应该在个月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以确保无“漏网之鱼”。

今年三月份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会上,已有不少丙肝专家呼吁,要将丙肝检查列入常规体检范围之内。最近有报道说,由于“窗口期”的存在,某些带有血液传染病病毒的献血者没有被检测出来,所以输血者仍然有输血后得病的风险。这个问题在丙型肝炎中尤其突出。

据上海血站统计,随着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技术的广泛实施,上海血液病毒性安全水平日益提高,1999年至今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抽检率为百分之百,输血传染病患病几率小于1/10万,迄今没有发生一起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但是因为丙肝“窗口期”,上海输血感染丙肝与所有输血者的比例为1:21200,比其他血液传染病高出了近5倍。

4让丙肝病毒不要在“窗口期”蒙混过关

一次丙肝抗体检测是阴性,是不是就表明肯定没有感染丙肝呢?专家说,不!因为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在人体感染病毒后但尚未产生抗体前的一段时间会有一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即使病人已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抗病毒的抗体的结果却是阴性,容易造成漏诊。

对于丙肝,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检测到丙肝抗原的方法,所以不能像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那样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病毒,而只能依赖对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但是“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确认,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

由于感染丙肝后,患者一般缺乏明显的症状,通常只是感到疲劳乏力,且潜伏期长,患者经常一无所知,直到肝脏出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要捕捉到这只威胁健康的“沉默杀手”,丙肝的高危人群主动向医生要求做丙肝抗体检查就非常必要。凡是有过输血史(尤其是1994年以前)的人,都可能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但是因为“窗口期”,高危人群定期做检查就更为重要。怀疑自己是丙肝高危人群的人,如果第一次丙肝抗体阳性为阴性,应该在6个月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以确保无“漏网之鱼”。

今年三月份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会上,已有不少丙肝专家呼吁,要将丙肝检查列入常规体检范围之内。最近有报道说,由于“窗口期”的存在,某些带有血液传染病病毒的献血者没有被检测出来,所以输血者仍然有输血后得病的风险。这个问题在丙型肝炎中尤其突出。

据上海血站统计,随着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技术的广泛实施,上海血液病毒性安全水平日益提高,1999年至今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抽检率为百分之百,输血传染病患病几率小于1/10万,迄今没有发生一起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但是因为丙肝“窗口期”,上海输血感染丙肝与所有输血者的比例为1:21200,比其他血液传染病高出了近5倍。

5丙肝患者维持治疗有无影响

大多数静脉注射药物成瘾者IDUs 都感染了HCV,这些人通常需要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资料提示,美沙酮可能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Sulkowski等研究评价了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同时接受派罗欣抗HCV治疗时,美沙酮与派罗欣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及其相互作用情况。

共有24例患者入组。派罗欣180 μg/次,1/w单次和多次给药之后评估其PD和PK。派罗欣对美沙酮的PK影响通过派罗欣多剂量给药前后美沙酮PK的变化进行评价。 派罗欣的PD通过测定血清2′5′-OAS活性和HCV动力学来评价。

结果表明,派罗欣PK在给药第1周和第4周时与没有接受MMT的CHC患者的情况相似。美沙酮PK的基线水平与派罗欣治疗4周后情况也相似。单剂量给药后,派罗欣诱导2'5'-OAS 活性与健康者中所观察到的相似。在派罗欣治疗4周后,12例 60%有病毒应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痛、发热、疲劳和食欲缺乏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未观察到阿片戒断症状出现,在研究期间,也没有患者需要调整派罗欣或美沙酮的剂量。

研究结果提示,接受MMT的CHC患者,派罗欣单药治疗有较好的耐受性。MMT并不影响派罗欣的抗病毒活性。

如果觉得《走出“乙肝转阴”的误区 不要迷信“转阴”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