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脾虚宜忌的中成药

脾虚宜忌的中成药

时间:2021-01-23 14:42:23

相关推荐

什么是脾虚? 一般来讲, 这种病人的舌象是胖嫩、 有齿痕, 也就是齿痕舌,简单来说就是在舌体的边缘有牙齿印。形成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脾虚导致体内的水液不能够运化所致。

我们平时的饮食入胃后,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然后也要通过它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以此来营养我们的身体。 因此, 当脾的功能失常,人的身体就会反映出各种各样的情况。中医学认为,脾(胃) 为 “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脾在防病和养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胃,以下几种中成药可治疗脾虚:参苓白术散由人参、 白术、 茯苓等中药组成,有补益脾胃、渗湿和中之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饮食不消、 胸脘痞塞、 或吐或泻、 四肢无力、舌苔白腻。用法: 散剂每服6 克,水丸每服 3~9 克, 日服 1~2 次, 温开水送下。四君子丸由党参、 炙甘草等组成, 可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面色萎黄、 四肢无力、 语声低微, 或气短、 大便难以排出等(现代多用于慢性胃炎、 神经衰弱、胃肠功能减退、习惯性便秘、慢性肠炎等病症) 。用法为口服,水丸每次 3~6 克, 每天 3 次。

而六味地黄丸, 会有熟地黄、山萸肉等补阴药成分,属于中医所说的滋腻之品,简单说就是不易消化, 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因此, 脾虚的人慎用, 特别是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 影响不大; 长期连续服用的话, 就不可取了。 临床上常常会见到肾虚兼有脾虚的病人,这种情况下应先用些补脾的中药(如补中益气丸、 归脾丸等)补脾益气,待脾气充足后再服六味地黄丸,或者补脾补肾同时进行。

山药有补脾、养肺的功效。《神农本草经》 中称其 “补中益气力, 长肌肉, 久服耳目聪明, 轻身不饥延年。 ” 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用生山药 500 克研细粉备用,每次煮粥用 30 克, 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入锅内煮, 煮时用筷子不停搅之, 使其沸至成薄糊状即可。每天 1~2 次空腹服下, 可以连续服用 7~10 日。 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时候可以适量加点糖。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脾虚腹泻的人。 张发超 / 文

如果觉得《脾虚宜忌的中成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