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牢记三点

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牢记三点

时间:2018-09-29 13:14:41

相关推荐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都在服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而这类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但是,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很可能会诱导乙肝病毒(HBV)发生耐药变异,导致治疗失败。近年来,肝病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来这些都是专科医生应掌握的知识,但因为它的重要性,患者也应当有所了解。具体而言,患者必须要做到牢记三个“点”,并与专科医生定期沟通,确保治疗顺利,将抗病毒策略进行到底。

第一个“点”:抗病毒治疗的起点

HBV感染者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其实这纯粹是专科医生的工作,但由于我国的HBV感染者数量多,情况复杂,医疗环境和条件也不相同,再加上求治心切,有一些非专科医生便会“好心”指点,或者HBV携带者擅自做主,轻率开始抗病毒治疗。此外,还有的慢性乙肝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不加重视,但体内的HBV却照旧活动,病情会悄然进展。如此,治疗起点就出了问题,可能过早亦或过晚。慢性乙肝治疗犹如赛跑,起跑点出问题,之后的赛程就不会顺利,结果不理想不说,还可能很糟糕,所以把握好治疗起点非常重要。

关于抗病毒治疗的起点,世界上各国制定的“乙肝治疗指南”基本相同。

1、HBeAg阳性慢性乙肝: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即A L T > 2 × U L N , 我国A L T 正常值上限为40单位,也就是说患者的ALT>80单位,同时,HBV DNA≥105拷贝/毫升。

2 、H B e A g 阴性慢性乙肝:ALT>2×ULN,HBV DNA≥104拷贝/毫升。如果没有达到上述起点标准,自己又强烈要求治疗,应当先进行肝脏组织学检查(肝穿刺),证明肝脏有明显的炎症或纤维化,才可进行治疗。

3、慢性HBV携带者:40岁以下的慢性HBV携带者偶尔ALT轻度升高,但HBV DNA水平未能达到治疗起点,都不要轻易开始抗病毒治疗。40岁以上的慢性HBV携带者,特别是男性或有肝癌家族史者,即使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强烈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确定其是否需行抗病毒治疗,因为这些人HBV DNA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肝癌的发病率。

4、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监测绝不可少。

第二个“点”:拐点,也叫转折点

抗病毒治疗开始后, HBV DNA水平能不能下降?何时下降?下降多少?这些都可以预测服用这种药物的远期疗效,以及HBV是否发生了耐药变异。这里要记住:服用某种抗病毒药物后,HBV DNA水平下降越快、幅度越大,其远期疗效越好,发生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越小。

何时预测?专家们认为,服用拉米夫定到16周、替比夫定到24周、阿德福韦酯到48周时,是合理的疗效预测点。如果在这个时间点监测到的HBV DNA水平达到阴性或检测不到,则可预测服用该药两年或更远期的疗效良好。在此期间若病毒变异率很低,则不需要改变原有治疗方案,患者可持续服用原有药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因为抗病毒能力强大,病毒变异率低(基因耐药屏障高,恩替卡韦服用5年病毒变异率仅为1.2%,替诺福韦服用8年至今未观察到病毒变异),只需按一般监测规律进行即可,无须列出合理的疗效预测点。

为什么要把拉米夫定的“合理疗效预测点”定为服用16周、替比夫定24周、阿德福韦酯48周呢?这是从大量临床研究中获得的:拉米夫定所致的病毒变异率较高,它的抗病毒活性又较强,但是如果早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病毒变异率并不高,因此其“合理的疗效预测点”定为16周,它也是可以接受的初治药物;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活性发挥较慢,但是它导致的病毒变异率却较低,所以服用48周是恰当的;同样的道理,替比夫定所致病毒变异率低于拉米夫定而又高于阿德福韦酯,故服用24周时为“合理的疗效预测点”。

我国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在初治时选用价格较低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但它们有的所引起的病毒变异率较高(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有的抗病毒效果出现较晚,甚至发生原发性无应答(如阿德福韦酯)。而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是在医院外服用药物,觉得方便安全,认为只要坚持服用下去就不会出现问题。其实,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活性不同,起效时间也不同,服用后病毒变异率更不同,不定期监测HBV DNA,就不知道HBV在体内是否“老实”或“服输”了,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已经“改变策略”(基因变异)。因此,患者除了要进行常规的监测外(一般每1~3个月监测1次),还必须记住“合理的疗效预测点”,到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检测HBV DNA,并请医生帮助分析。如果在“合理的疗效预测点”监测到的HBV DNA水平下降得不理想,甚至没有下降,则可以预测该药的远期疗效欠佳,或者可能要发生病毒变异。这时,医生就要提前改变原有治疗方案,更换或加上另一种抗病毒药治疗,实现优化用药,以期达到理想疗效并预防病毒变异,这就是患者治疗的转折点,或称“拐点”。患者的“拐点”是从“合理的疗效预测点”获得的,在“合理的疗效预测点”检测HBV DNA非常重要。专科医生都希望患者没有这个“拐点”,不用换药或不用加药,只需用上一种药就一用到底,直到“治愈”。笔者曾遇到过一位服用了8年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她奇迹般没有变异,最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也转阴了。但是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是不顺利的,往往需要改变治疗策略。乙肝治疗是一项艰难的长期工程,没有患者的默契配合,只有医生使劲,是很难完成的。

第三个“点”:治疗重点

所谓治疗终点其实就是停药时间。通过监测HBV DNA水平,优化用药,减少或避免病毒变异,HBV DNA被充分抑制,患者就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那么,何时可以停药? 这就出现了“ 治疗终点”问题。

1、理想的治疗终点:通过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患者的HBsAg转阴或检测不到,最好发生抗-HBs转换(这叫做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但这个“理想的治疗终点”比较难达到,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HBsAg的转阴率只有10%左右;长期服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5年左右),HBsAg的转阴率约1%~3%。这个终点尽管难于达到,但不要放弃,一旦实现,就基本治愈乙肝了。有人将“理想的治疗终点”称为“金牌”,乙肝用药如赛跑,如您跑得优秀,就会将金牌收入囊中。达到这个终点后,也需巩固治疗6个月以上。目前一些医院开展了定量检测HBsAg项目,如发现HBsAg次数下降,是很有希望的,一定要坚持治疗下去,已获得这枚“金牌”。

2、满意的治疗终点:HBeAg

阳性乙肝通过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患者的HBeAg转阴,而后抗-HBe转阳(这叫做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HBV DNA已转阴或检测不到。尽管HBsAg没有转阴,但这也是“满意的治疗终点”,因达到这个终点后,患者体内的HBV水平明显下降,病情大多稳定,复发率也降低了,再巩固治疗6~12个月或更长时间, 就可考虑停药了。有人形象地将达到“满意的治疗终点”称为得到了“银牌”,其质量当然没有“金牌”高。在临床上还可见到这种让人着急的情况:HBeAg虽然转阴了,但始终不发生血清学转换(抗-HBe不转阳),这就不能叫“满意的治疗终点”,还需继续用药, 力争抗- H B e 转眼,拿到整块“银牌”。

3、有益的治疗终点:有人称为“基本的治疗终点”。HBeAg阴性或阳性乙肝, 通过抗病毒治疗,只是HBV DNA转阴或者检测不到,虽然HBsAg和HBeAg不消失,但肝脏功能( A L T)正常,患者也没有症状了,这就是“基本的治疗终点”,有人将其称为“铜牌”。应当指出,这时是不能随意停药的, 所以说“ 基本的治疗终点”不能算真正的终点,但毕竟是有益的(HBV 被抑制),还要继续用药,但有时用了4~5年,仍然是这样的结果怎么办?由于HBV被抑制,患者的病情已较稳定,或因其他原因,患者要求停药,这时可慎重停药。停药后还要密切观察和监测(达到任何治疗终点停药后都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只是达到“有益的治疗终点”,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复发,也不可灰心丧气,再请医生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即可。面对慢性乙肝就是要打持久战,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都应有这种心理准备。

如果觉得《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牢记三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