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简便方法祛寒湿_寒湿体质的危害_如何改变寒湿体质

简便方法祛寒湿_寒湿体质的危害_如何改变寒湿体质

时间:2018-09-14 21:29:18

相关推荐

秋冬最易受伤的三个部位你知道是什么吗?有人说使皮肤,因为冬季太干燥,有人说是胃,因为冬季我们喜欢吃一些麻辣火锅。是的,这两个都是易受伤的部位,可是,另一个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哦,记得不知道答案的你一定要往下看噢。

1如何改变寒湿体质

从饮食改善寒湿体质

寒湿体质的你,绝对要少吃的食物.

(1)寒凉性食物

水果.西瓜、甜瓜、橘子、柿子、柚子、甘蔗、番茄、奇异果、椰子等。蔬菜.苦瓜、竹笋、酸菜、白菜、芦荟、茄子、芦笋等。

(2)避免生食

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生鱼片等,通常较寒凉要避免。

(3)冰品及冷饮

冰棒、冰淇淋、冰过的饮料、甜品.等,会使体质变更寒,如果真要吃,一定不要加冰块或等不冰后再吃,而且不要天天吃或是1次喝个1大杯。

(4)太甜的食物

吃太甜不仅容易肥胖外,对身体水份代谢也会有影响!建议你加点果糖或代糖,微微甜就好。寒湿体质的你,可以多吃的食物.

(1)平性、温性食物平、温性食物种类很多。

如山药、莲子、高丽菜、地瓜、玉米、豌豆、牛奶、山楂、木耳、红枣.等都很适合喔!

(2)加姜缓和寒凉性

冬瓜、丝瓜等瓜类有消水肿的功效,但却太寒凉,可以加些姜,中和一下偏凉的属性。此外,若吃寒凉性食物,建议可和红枣、黄耆或胡椒一同炖煮,降低寒湿之气

(3)热性+凉性调和

热性食物和凉性食物一起烹调,或是一餐吃热性食物,下餐就吃凉性食物,不仅可调和寒性的体质,身体也不至于变成太燥热呢!

(4)喝薏仁+绿豆+红豆水

薏仁、绿豆利水效果不错,但也是偏凉,煮的时候最好和红豆一起煮(煮滚后续煮30分钟即可),而且只喝汤,不要吃料喔!

(5)羊肉炉

羊肉、当归、姜片,一起煮成滋补的羊肉炉,每星期吃1次,对寒性体质有改善的效果。

针对寒湿体质,中医师推荐的药膳.

1.中医师推荐的袪寒药草有.肉桂、丁香、肉豆蔻、吴茉萸、姜母、川椒。

你可以这样做.

(1)将上述的袪寒药草磨成粉当成香料,这样简单又方便,但这些药草寒性重,每次烹煮时添加1种药草就可以。

(2)10片姜、绿茶适量、黑糖5钱,放入保温杯内,加350-500c.c.开水冲泡,加盖焖30分钟就可饮用。

2.中医师推荐的除湿药草有.

藿香、佩兰、茯苓、红豆、白豆蔻、菖叙、厚朴、菖蒲。

你可以这样做.

每次选3-4种药草各3钱,以3碗水煮成1碗,吃6天(6天为1个疗程)。湿性体质的人舌苔较厚,连续吃6天后,若没有舌苔,表示症状改善,不用再吃了;反之,则要继续吃直到改善为止喔!

2简便方法祛寒湿

护肤补水:梨皮梨肉煮汤喝

秋冬干燥的难受劲儿,恐怕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季应肺,而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的干燥与肺燥有关系。”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说,皮肤本身有问题的患者此时还容易出现一些皮疹。

梨是润肺最好的选择。一般人生吃就行,小孩或是脾胃弱、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来与梨肉一起放到锅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汤即可。

此外,老人皮肤瘙痒还多因气血亏虚,致血虚风燥、肤失濡养所致。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朱庆军表示,老年人在食疗上可适当选择些补气血的食物,比如大枣、枸杞等。

护脾养胃:空腹吃几片醋泡姜

深秋常听很多肠胃功能不佳的人抱怨,胃酸、胃胀、胃痛发作频繁了。朱庆军主任称,夏季阳气较盛,虚证患者可以借助外界的阳气来补充体内阳气不足,而天气转凉后,外界阳气不够了,虚证的表现就越发明显了,从而造成病情反复。

最好的办法就是祛寒气。把新鲜的生姜切成片找个小瓶子用醋把它泡上,每天早上空腹的时候吃两三片就可以了。特别是有吐酸水、大便溏泻、手脚怕冷的人,用这个办法过不了多久就解决了。

护肺保阴:干山药打粉泡水喝

中医讲秋天五行属金,金与肺相应,所以肺气较弱的人在秋天就容易发生一些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肺为金,金属白色,可以多吃点白色食物,尤其是山药。可以到药店买了干山药打成粉,用温水冲成糊糊喝,也可以蒸熟了蘸着白糖吃,或者是熬粥、做菜。

中医里讲脾为土,土生金,所以说脾土是肺金的母,肺气不足补其母,所以临床上也常用补脾的方法来治疗肺病。补脾土的药一般都是黄色的,而山药的外皮是黄色的,里面是白色的,所以它对治疗肺病来说是最好的,既可以补脾也可以补肺。

此外,这个时节每天在背部的风门与肺俞两个穴位处做做艾灸也有温通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特别是刚感冒时,赶紧灸一灸风门穴,可以一鼓作气把风邪赶出去。

3寒湿困脾的适合吃什么

1、忌食辛辣食品。

2、忌烟酒。

3、饮食勿过苦寒、生冷。

4、忌食肥腻食物。

二、辩证施治

寒湿困脾证的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化湿为法。胃苓汤、平胃散、实脾饮、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方剂可随证选用。

1.湿阻脾胃

(1)证候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2)治则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3)主方平胃散加味。

(4)方药制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炒向木、甘草。

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若泄泻如水,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者,可加猪苓、肉桂;若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腹痛,可去泽泻加桂枝、炮姜、白芍、木香;若身目发黄,黄而晦暗者,加茵陈、附片、干姜。

2.寒湿外侵

(1)证候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2)治则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3)主方藿香正气散。

(4)方药蕾香、紫苏叶、大腹皮、炒白术、厚朴、半夏曲、白芷、桔梗、甘草、茯苓。

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若吐泻频紧,吐泻物如米泔水,四肢清冷者,合纯阳正气丸以芳香化湿,温中散寒。

4湿寒体质到底不该吃什么

日期:-03-03 21:53:00 来源:NeverWinter 订阅 ©内容举报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许多人尤其老年人和女士经常手脚冰凉。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寒湿的症状是什么、湿寒体质如何调理、体内湿寒不宜吃什么,这些问题是很多女士密切关注的。那么今天小编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如何暖暖的过冬吧。

湿寒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女人在秋冬季节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都是属于湿寒的一种症状。那么,究竟寒湿体质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等症状;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肢体伸屈困难、疼痛;进一步入侵至脏腑,则伤及阳气。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另外,体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湿的侵袭。中医认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意思是说,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肿瘤。

如何从身体内部做好保暖工作

寒气由外而内侵入身体,平常注意保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5个部位的保暖工作。那么,究竟从哪些部位开始保暖呢?

第一是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颈背部

此处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奋阳气。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捂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穿个坎肩。

第三是口鼻

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导致寒痰咳嗽等症。

第四是腰腹和前胸

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腹泻、痛经、不孕等病症。

第五是腿脚

中医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秋冬驱寒三字经时值秋末冬初,天气渐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体。

1、顺时令

多吃时令蔬果,如苹果、萝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早餐重营养,午餐要吃好、吃饱,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2、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时分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3、迈开腿

“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4、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因此,冬季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建议作息调整为“早卧晚起”,如果时间允许,躺到阳光照耀时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5.控情绪

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学会宽松待人待事。

吃什么食物驱寒

茯苓粥

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盐、生姜粒少许。粳米淘净。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熬至糜烂,再加盐、生姜粒,搅匀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能健脾祛湿。

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每日上、下午随意服食。能利水渗湿。

砂仁粥

砂仁3~5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淘净煮粥,待粥煮熟后,调入砂仁细末,再煮沸三五分钟即可。早、晚餐温热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能升阳化湿。

如何拒绝湿寒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储真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寒性体质的人更易中招。

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寒性体质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挡外部毒性物质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为肿瘤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二, 寒性体质的人一般血液流动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勾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长期在毒邪的作用下,就容易导致肿瘤的形成。

中医理论认为,寒性体质是由于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减弱,以至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而呈寒性。这类人群常出现以下症状:手脚冰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浮肿,口唇色淡、舌苔发白;大便稀,容易腹泻;小便色淡,尿频、尿量多;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没有味道等。

临床发现,和其他体质的人相比,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寒性体质者的患癌风险。如长期吸烟,更容易得肺癌;不注意饮水卫生,总吃变质的食物更易得胃 癌。寒性体质的人如果长期肝气不疏,如生闷气、压力大,精神抑郁等,则男性容易得鼻咽癌、肾癌和肝癌;女性易出现乳腺癌、宫颈癌等。

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通过饮食、保暖、作息和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体寒的症状。

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北方冬季寒冷,可适当多吃温热的食品,如牛羊肉等;南方气候较温和,可吃一些鸡、鸭等甘温的食物。

其次,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要及时增加衣服,以免“寒邪”入体。少呆在阴冷潮湿的环境,多晒太阳。

此外,要保持心情愉悦,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最后,要注意锻炼。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会让全身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否则易“发泄阳气”,反而加重体寒。体质虚弱不适合运动者可以每天泡泡脚,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浸没膝盖,泡20分钟。在泡脚的同时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

5寒湿体质的危害

很多人得病的原因,以及很多疾病的病根都在于“寒”。然而治病时,往往没

有人注意到这个因素。寒凉不祛除,这些因寒而得的病又怎么能治好。

现代人易患的各种疾病在治疗效果上总是不尽人意,原因就是没有对症治疗。西医很少有哪个药物能去掉身体内的寒湿,而根据中医食物的属性,多吃温热的食物,多吃祛寒的食物,同时用火疗、艾熏、发汗的方法就可以直接去除寒湿。

:寒湿 祛寒湿的方法 ·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祛寒湿的方法

· 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温暖舒适。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疼那疼,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

· 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经常运动、经常体力劳动及做家务的人,会感到体内的热量大。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驱散寒湿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运动而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会乘虚而入,身体仍会虚弱多病。

· 适当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

· 饮食祛寒。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湿、保暖。

· 热疗祛寒。热疗祛寒是自古人们就使用的古朴、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热水袋,或加热后的沙、石、盐、石蜡热敷;有的用艾条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贴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药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说在医院、民间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和治疗因寒湿引发的各类疾病。

· 自制外用祛寒药酒。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55度)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后再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粉状,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要买质量好一些的,以防假冒伪劣,影响疗效。)花椒性温,温中散寒能除六腑寒冷,并能通血脉、调关节、暖腰膝。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来回搓,搓热后用青艾条熏,也可隔着衣服焐上热水袋,这种方法对治疗腰痛﹑膝关节肿痛﹑肩周炎等非常不错。

如果觉得《简便方法祛寒湿_寒湿体质的危害_如何改变寒湿体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