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肝胃不和的治疗

肝胃不和的治疗

时间:2019-04-26 07:30:46

相关推荐

肝胃不和,中医名词,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及脉弦数。

1肝胃不和有哪些症状

肝胃不和多为寒邪入侵肝胃,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证候。本证属实证,病位在肝、胃。

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②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⑤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⑥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⑦呕吐涎沫:寒邪内犯肝胃,损伤中阳,水津不化,气机上逆。

⑧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寒邪内盛之象。

2肝胃不和的治疗方法

肝胃不和是肝胃同病、气机失常,故本证治疗的关键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由于情志异常是本证发生的重要诱因,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情志护理。若呕吐甚者,津液耗损,要注意顾护胃阴。

1、治疗法则

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2、内服方药

可选用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木香、川楝;若嗳气频作,加旋复花、沉香;若肝郁化热而见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若气滞血瘀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五灵脂、丹参;若气郁痰阻者,加旋复花、代赭石、生姜;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黄、枳实;若气郁化火伤津之干呕,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太子参。

3、外敷药物

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

3肝胃不和如何预防

肝胃不和的预防要注意日常行为习惯及饮食,特别是节假日亲朋好友相聚时,切记暴饮暴食。

1、多喝热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每天要作息规律,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少食多餐。

2、调整情志,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减少肝胃不适的诱发因素。

3、慎起居,适寒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4、远离化学刺激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脾胃不和及胃炎的发生。

4肝胃不和引发什么疾病

长期的脾胃不和,患者会出现许多胃部并发症,如胃出血、胃溃疡及贫血等疾病。

1、胃出血

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

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分别是巨幼红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导致的。

3、胃溃疡

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5肝胃不和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胃不和患者应做纤维胃镜、上消化道X线、胃液分析等的检查。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②呃逆嗳气,吞酸症状典型。

如果觉得《肝胃不和的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