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何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何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时间:2023-02-17 17:56:32

相关推荐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曾医师等报告,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简称Oxy)是桷皮黄酮的1个成分。实验表明,Oxy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乙肝病毒,阻...

1氧化苦参碱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曾医师等报告,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简称Oxy)是桷皮黄酮的1个成分。实验表明,Oxy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乙肝病毒,阻断肝细胞凋亡和减少肝纤维化;临床研究显示,它可能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Oxy可抑制2.2.15细胞系(转染乙肝病毒的细胞系模型)所表达和分泌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体外试验证明,Oxy有抗乙肝病毒效果,而且对2.2.15细胞系的毒性较低。研究人员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四组,以观察Oxy对肝纤维化的效果,结果提示,肝脏的炎症情况改善,Oxy可减轻肝纤维化。

研究者对116例慢性乙肝病人进行研究,所有患者HBsAg阳性,HBeAg和(或)HBVDNA阳性。Oxy治疗组64例(男51例,女13例),在前45天每日1次肌注Oxy600mg,后45天每日1次肌注Oxy400mg,总疗程天。对照组例(男例,女例),采用α干扰素治疗,肌注,每周次,总疗程~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转为正常者为%,血清胆红素为%;干扰素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正常者为%,血清胆红素为%。二组比较,均&。

Oxy组HBeAg阴转率为44.4%,而HBVDNA的阴转率为45.3%;α干扰素组的HBeAg阴转率为46.0%,HBVDNA的阴转率为48.0%,二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由此说明,Oxy可改善肝功能并具有抗乙肝病毒效果,疗效与α干扰素相似。

总之,Oxy的直接作用是抑制转染的2.2.15细胞系表达和分泌HBsAg及HBeAg。Oxy可阻断实验小鼠的肝细胞凋亡。Oxy可减轻实验大鼠肝组织的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临床研究还表明,Oxy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肝功能和抗乙肝病毒效果,可能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

2急性甲肝会不会转变成慢性甲肝

一般来说,甲型肝炎绝大多数呈自限性,极少慢性化。但近年陆续有甲型肝炎慢性化的报道。如对南斯拉夫451例甲型肝炎患者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73例(16.2%)呈迁延过程,其中59例(13.1%)病程持续3~6个月,14例(3.1%)持续至12个月,所有患者在1年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对8例患者在临床和生化指标正常后4~24个月进行肝活检,4例主要在肛门和门脉周围有轻度肝炎后残留变化,2例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2例为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结果表明,甲型肝炎即使呈迁延经过,但仍为良性过程,肝组织学并无明显的病变。另一作者对25例急性甲型肝炎的血清学、临床、生化及部分肝活极进行了研究,结果19例为单纯的急性甲型肝炎,顺利恢复,3例呈迁延过程,3例呈慢性过程。3例迁延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升高持续4~4.5个月,以后经10~35个月的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但两例肝活检,组织学可见门脉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部分门脉区之间有结缔组织狭条相连结,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慢性浸润,大部分超越界权,且部分达到小叶中央区,小叶内可见个别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3例慢性甲型肝炎,其中1例转氨酶升高长达15个月才正常,此时肝组织学可见1例在门脉区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且轻微超越界板,肝小叶内可见中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很稀疏的枯否细胞活跃,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另2 例转氨酶升高达8~1O个月,分别于病后11个月和10个月肝活检,未见炎症,但部分门脉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界板完整。综上所述,少数甲型肝炎,不仅在临床上呈迁延经过,而且肝组织学亦有明显的慢性化改变。因此,肝炎防治工作者,对甲型肝炎发展成慢性化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何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上常将HBsAg阳性而无任何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多年正常 (既往从无肝功能异常病史) 者称之为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不可称之为健康携带者)。

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2.15亿人,我国约有1.2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4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病情演变

慢性肝炎很常见,诊断常不困难。慢性乙型肝炎因其流行广泛,在我国已为普通群众所熟知。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在发生后即能作出早期诊断,多数病人就诊时难以说明何时开始有病;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病人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辗转求医尚无结果;有的病人病情似已缓解,多年稳定,都认为已经“痊愈”,却在—次“感冒”中发现已是重度肝病;也有病人血清转氨酶反复增高,经对症,甚至抗病毒药物久治不愈,以为病重,肝穿刺却仅是轻度肝炎。因而,慢性乙型肝炎有相当复杂的临床表现,越是有经验的医生,面对病人越是谨慎。

1、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标志病变活动的开始,也即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AsC每3个月检测,才能及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患者很少能自觉定期复查,故慢性乙型肝炎多延误诊断。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疲乏,与劳累程度不一致,或休息后也不恢复。但各人对疲乏的敏感性不同,关注程度也不同。疲乏是最不特异的症状,可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只能提请注意,难以就此作出判断。食欲减退是教科书中描写最多的肝病典型症状,其实在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并不普遍,程度也多轻微。许多病人甚至还能耐受宴会应酬,但已不如病前贪吃。肝区钝痛却很常见,尤其在顾虑较多的病人。忧心忡忡,夜不成寐,、抚肝怵然,疼痛不已。疼痛与炎症活动并不一致,虽不影响正常生活,却很难治疗缓解。上述症状常在检出HBsAg后出现,也只是在检出HBsAg后才能赋予特定的意义。

有较多病人自诉尿黄。尿黄可有不同情况:并非发病,只是饮水不足,或病人过度关注; 亚临床黄疽,虽无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可有轻度增高;无黄疸的较重慢性肝炎或已有肝硬化的病人可能由于尿胆原增高;较重的慢性肝炎出现黄疸。

体征:许多病人肝肿大及/或脾肿大。但近年来病人就诊时许多医生不摸肝脾,这一技术正在“退化”,超声对此似乎也不很灵敏。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出现黄疸,黄疽常是重度慢性肝炎的表现。初诊时仅在少数病人发现蜘蛛痣,蜘蛛痣常标志慢性化的程度或病变的进展。也有病人就诊时有明显的肝病症状和体征,常已是重度的慢性乙型肝炎。

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已有HBsAg(+)史多年;许多病人只是在常规体检时才检出HBsAg;少数病人有症状后才检出病毒标志物;由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罕见。血清ALT增高,起病急的增幅高,缓慢起病的增幅低,增高幅度并不一定说明病变的

5慢性乙肝低流行区内肝癌患者的隐性乙肝病毒DNA

隐性乙肝病毒感染定义为患者的血清或肝脏乙肝病毒(HBV)DNA阳性,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亚洲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隐性HBV感染率高,但有关典型慢性乙肝低流行区内HCC患者的隐性HBV感染率的资料很少。

美国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Torbenson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扩增表面、核心与X基因,调查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隐性 DNA。他们还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型、共价闭合环状HBV DNA检测,定量检测HBV拷贝数。

研究人员发现,19例患者中的3例(16%)具有隐性HBV感染。其中2例患者成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均为A基因型。HBV DNA拷贝数低,全部患者均低于10 拷贝数/μg肝脏DNA。未发现闭合环状HBV DNA。

Torbenson博士等总结认为,本研究发现少数HCC患者具有隐性HBV感染,隐性HBV为A基因型、组织HBV DNA拷贝数低、无病毒复制的证据。

如果觉得《何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