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2024年]纠正乙肝治疗六大误区

[2024年]纠正乙肝治疗六大误区

时间:2024-05-29 06:41:58

相关推荐

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感染了病毒不要盲目行动,而是应该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需要再加做全套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如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观察肝细胞是否受到了伤害,如果证实有伤害,那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

1体检发现乙肝不必慌乱

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感染了病毒不要盲目行动,而是应该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需要再加做全套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如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观察肝细胞是否受到了伤害,如果证实有伤害,那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如果上述的肝功能检查都正常,而且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就不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强行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反而会伤害肝脏。

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指出:不需要治疗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在人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也应该每隔3个月去医院做相关的肝功能和影像学(B超)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着手治疗。

很多人发现自己染有乙肝病毒后,成为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整天处于一种紧张、焦虑乃至恐惧的状态,四处寻医,大量服药,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本站顾问团肝病专家认为,首先应该要有一个认识,并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者都需要治疗,以上这种病人,应着眼于维持体内免疫稳定,不宜盲目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因为一方面药物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另一方面,机体免疫耐受一旦被打破,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感染的肝细胞,继而诱发肝病变。

乙肝病毒的致病机理非常复杂,它并不直接损伤人体的肝细胞,而是将其DNA整合到正常肝细胞的DNA上,然后利用人体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表达特异性的抗原。这些抗原被人体免疫系统“侦察”到之后就诱发了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对肝脏细胞产生了伤害。

2纠正乙肝治疗六大误区

乙肝的正规治疗!我国乙肝防治指南里规定的很明确,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长期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这样的话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肝炎病变恢复,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一些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由于免疫系统激活不彻底,造成了肝细胞的破坏,却没有把病毒清除掉,其结果就变成了慢性肝炎,临床上的表现就是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这时,就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抗病毒治疗的契机。乙肝用药需要精简科学

乙肝患者常常吃很多所谓的“保肝药”,或者还要吃各种保健品或偏方。其实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病因,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对因治疗,犹如釜底抽薪,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然而现在人们对于乙肝已不再陌生,但却存在着很多的不正确认识,这反而比疾病的危害更大,直接影响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常生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于乙肝的认知存在七大误区,要了解并带您走出护肝误区。

误区1 得了乙肝治不治都行

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全球唯一公认的,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正规治疗!我国乙肝防治指南里规定的很明确,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长期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这样的话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肝炎病变恢复,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一些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由于免疫系统激活不彻底,造成了肝细胞的破坏,却没有把病毒清除掉,其结果就变成了慢性肝炎,临床上的表现就是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这时,就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抗病毒治疗的契机。

这一时机具体是指,当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持续或反复的异常,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这是因为,在病情活动时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和病毒斗争最为活跃的状态。这时,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与机体的“自卫活动”能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取得抗病毒的疗效。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为抑制HBV复制,改善肝组织病变,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抗病毒治疗是指服用西药抗病毒药物,目前普遍认为,中药的抗病毒作用不明显,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科学的临床试验,所以现在临床多不采用中药进行抗病毒治疗!中药多用作保肝、护肝、治疗早期纤维化方面,而且保肝、护肝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肝功、DNA及两对半(最好是定量

一般说来,活动性乙肝可进展至肝脏纤维化。若病情得不到进一步的控制,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与肝癌。一部分病人认为现在没有特效药?熏因此不去治疗。其实虽然抗病毒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但可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重要的是在乙肝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延缓病程进展。

误区2 保肝药用得越多越好

乙肝患者常常吃很多所谓的“保肝药”,或者还要吃各种保健品或偏方。其实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病因,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对因治疗,犹如釜底抽薪,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很多“保肝药”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过多服用只会加重乙肝患者本就脆弱的肝脏负担。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以及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自限性,自己能够较快地康复,而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慢性丙型肝炎往往迁延不愈。由于社会上某些人士的偏见,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甚至婚姻问题上受到影响,患者及家属求治心切,恨病吃药,希望尽快药到病除。现在上市的保肝药有百余种之多,宣传广告随处可见,部分慢性肝病患者认为保肝药用得越多越好,有时见到个别患者服的保肝药竟达十余种,中西药都有,但肝功能仍是不正常。

“保肝药用得越多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许多药服后通过口服经胃肠消化吸收进入机体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内代谢,用药过多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无疑对有病的肝脏是不利的。药物代谢形成的某些中间产物或终末产物有些对肝、肾、心脏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作用,保肝药也不例外,人们说的“是药三分毒”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所以,若服药不当,反而会造成肝脏的损害,肾脏、心脏也同时会受到损害,故并非用药越多越好。

一般情况下,应用1-2种药物,最多2-3种就好,既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可避免造成肝肾等损害。当然对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变动酌情调整用药。

误区3 不能彻底除病毒就是无效

治疗乙肝的目标是持续抑制病毒,延缓疾病进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对一些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即使没有彻底清除病毒,也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的炎症病变,改善肝功能,延缓肝脏的纤维化与肝硬化进程。所以判断治疗效果应综合评判。

大小三阳不能说绝对没有可以转阴的可能,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可能有3%的患者能达到表面抗原转阴,但也不是彻底治愈。第一要看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第二,治疗需要耐心。正是因为几率很低,所以不是人人能追求的目标,就像我自己永远不去追求跨栏跑世界冠军。

总体的几率大概有3%,需要看治疗的时间,同时治疗过程中紧密观察表面抗原的变化,观察表面抗原在治疗过程中是不是越来越低。如果表面抗原在治疗一年中没有变化,那转阴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如果肝功能检查长期是正常的,携带乙肝病毒有七年了,两对半,已经是大三阳,刚发现的时候吃了中药,没有什么效果,像这样的需要怎样治疗

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发现一个中药对乙肝病毒有效。从描述来看,这位网友是健康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是健康人,从治病角度来说,可能不需要治疗。就像我们手上有细菌,谁也不会去治疗。

有人说我能不能单独把乙肝病毒清除,很遗憾,现在发明的药要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可能困难比较大,有时候吃药和不吃药都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能不能预防乙肝发作,很难预防,因为每一个人从健康携带者要变成慢性乙肝病人,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是五年以后,有的是十年以后,有的是三十年以后,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健康携带者,不可能吃的药预防。

误区4 用多个药比用一个药好

市场上治疗乙肝的药物很多,鱼龙混杂。很多都声称自己有90%以上的转阴效果。如果盲目相信虚假广告乱用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还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造成其他器官损害。经过临床研究证实,有抗病毒疗效的药物并不多,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干扰素。

乙肝病人和家属往往顾虑很大,特别是病情经常波动的病人,思想负担很重。为了早日治好病,他们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的范围吃很多所谓的“护肝药”,或者除了吃药还吃各种各样的保肝保健品,甚至服用“保肝”偏方土方。其实,这样做对肝脏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许多药物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有的药可能还有一定毒性作用,保肝药也不例外。肝炎病人肝功能不正常,适当选用1-2种对症的保肝降酶药,可以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但肝脏的代谢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已发生炎症,肝脏代谢功能更加有限,如果用药剂量过大、用药品种过多或者疗程过长,都可加重肝脏的负担,加重肝脏损害,而且花钱也很多。有时候,医生会把保肝药停了,或减少药物的种类、剂量,病人的病情反而得到缓解。

误区5 得了乙肝生活不再正常

不少人得了乙肝之后有很多忌讳:不敢和家人一块吃饭,怕传染;不敢吃肉,怕增加肝脏负担;不敢运动,不敢干重活,怕身体吃不消……“这些其实都属于过分紧张。”侯金林说:“我觉得乙肝病人的生活习惯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比正常人要少饮酒或禁酒、少吃油腻食物而已,因为酒精和乙肝病毒有协同损害肝细胞的作用,吃得太胖了会引起脂肪肝;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不要乱吃药。”

作为乙肝患者的家属,首先要关心、爱护病人,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乙肝,才能做到不歧视乙肝病人。不过家里如果有乙肝病人,全家都应该先去检查一下,有感染的话要正确对待,没有的话要及时注射疫苗。

其实,一般的乙肝病人跟正常人没什么差别,如果转氨酶特别高就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多休息,而一些适量的运动和家务是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的。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生活更是跟正常人基本一样,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比如作息规律、少熬夜、少饮酒、合理饮食。但要注意的是,携带者也要定期监测,半年左右检查一下。

而肝炎经常活动的病人则要遵医嘱,听医生的安排。“对待乙肝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平和,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先平和一点,不能自己吓自己,但是也不能过于放松,要科学对待。”

其实乙肝患者只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忌烟酒,注意饮食,并且在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处治疗和定期随访,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重要的是要及时抑制病毒复制。

误区6 得了乙肝影响正常社交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渠道。所以在预防母婴传播之外,乙肝病人只要避免与健康人的血液和体液接触,如在日常生活中把常用的剃须刀等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一般是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隔离对乙肝病人来说是完全不必要的。>>>肝脏疾病的五个误区

社会上对于乙肝存在着许多误解,乙肝患者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他们常常产生恐慌、自卑、孤僻、愤懑等情绪,其遭受的心理伤害甚至大于乙肝本身对身体的损害。不良的心态会影响机体内环境,从而加重病情。因此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 理智对待,不急不躁,主动就医,咨询专家 ,遵守公德,坦荡做人,减少负面影响,适当保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习和掌握肝病常识 ,参加适度的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杜绝盲目投医,避免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不要滥用药物和滋补品 ,坚信医学发展终将彻底治愈乙肝 。

3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一、治疗性疫苗的概念

二、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

(一)蛋白疫苗

蛋白疫苗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治疗性疫苗,其主要原理是将乙型肝炎病毒(HBV)衣壳蛋白(如preS1,preS2,S)或核心抗原(HBcAg)进行一定的修饰后接种给患者。由于HBV衣壳蛋白和核心抗原均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因此会诱发较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目前研究较多的有亚单位疫苗、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和基于表位的疫苗。

Pol等采用preS2/S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6个月后,疫苗组和对照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5%和2.7%。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前血清HBV DNA大于200 mg/L的患者,疫苗组和对照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6.7%和0%。在治疗第6~12个月之间,疫苗组血清HBV DNA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但是,在治疗12个月后,疫苗组和对照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

HBV核心抗原具有相当强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HBeAg是唯一能引发显著免疫反应的抗原,将核心蛋白与preS1的优势表位连接,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疫苗。Chen等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reS1抗原蛋白的第3~55位氨基酸连接在截短的HBcAg羧基端,制成一种被称为“HBVCS1”的重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测定其抗体滴度,发现小鼠体内产生了强烈的抗-HBc免疫应答和中等程度的抗preS1免疫应答,表明preS1的融合并不影响HBcAg的抗原性和免疫性,提示HBVCS1可能有作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性疫苗的潜力。

Wen等将HBsAg和抗-HBs抗体连接起来,组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单独使用HBsAg相比,抗原-抗体复合物显著增加了免疫的效率。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Fc段与抗原提呈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加速其对抗原的加工和提呈,同时促进Thl型细胞因子IFN-γ 的分泌,进而诱发更为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他们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治疗了l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HBV DNA和HBeA转阴率分别为64.3%和42.9%。Wen等进一步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yeast-deriv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antibody immunogenic complex,YIC)制成疫苗进行临床试验,第一阶段有22名志愿者分3组分别注射YIC 30μg、60μg、90μg,第二阶段有9名志愿者分6次注射YIC 90μg,结果,所有受试者对YIC均可耐受,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均未发现异常,同时产生了最高达1000 mIU/L的抗-HBs并伴有血清IFN-γ和IL-2水平升高,而血清IL-4、IL-6、IL-l0和TNF-α没有显著升高。提示YIC不仅有很强诱导产生抗-HBs的能力,而且有很好的安全性。最近的Ⅱ期临床试验比较了YIC 30μg、60μg和铝佐剂,每4周一次,疗程24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YIC30μg组、60μg组和铝佐剂组HBeAg血清转换率相近,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末,YIC60μg组和铝佐剂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1.8% (17/78) 和9% (7/78),95%可信限1.5%~24.1%,有统计学差异。YIC30μg组、60μg组和铝佐剂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近,分别为5.1%、3.6%和5.0%。

基于抗原并非直接刺激淋巴细胞,而是经由抗原提呈细胞加工成为抗原表位后呈递给淋巴细胞,进而激活淋巴细胞的原理,Heathcote等制成一种脂蛋白疫苗。脂蛋白疫苗的组成包括HBcAg的优势CTL表位18~27位氨基酸肽链和能被CD4 Th细胞识别的破伤风类毒素830~843位氨基酸肽链以及2个棕榈酸分子。动物实验证明,脂蛋白疫苗能有效地诱发特异性抗-HBc细胞毒应答。有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脂蛋白疫苗治疗并未观察到有毒副作用,但其产生的细胞毒反应只有实验动物的1/10,而且对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比率没有显著影响。

(二)基因疫苗

研究指出,某些细胞因子如IL-2、IL-12、IFN-γ能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在DNA疫苗中引入细胞因子佐剂,可增强免疫反应并改变T细胞应答的方向,引导其向Th1的方向发展。Yang等设计了一种包含大部分HBV抗原(HBsAg, preS1/S2,HBeAg,HBcAg)及IL-12基因的DNA疫苗,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了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酶联免疫印迹显示,它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T细胞反应,并使50%患者血清HBV DNA降低至不可检测水平,而且不伴有血清丙氨酸转移酶的升高。

Mancini等用编码preS2/S蛋白的重组质粒接种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有2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了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且抗-HBV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T细胞数目大幅度提高;有5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出现了暂时性下降。他们随后设计了临床I期试验来评价表达HBsAg和preS2/S的DNA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1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DNA疫苗治疗。结果,经3次疫苗注射后,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全部患者产生了抗-HBs特异性T细胞,50%的患者产生了抗-preS2特异性T细胞。

(三)细胞疫苗

荷载HBV相关抗原的DC可能有效打破免疫耐受,恢复细胞免疫应答和清除HBV。Akbar等将小鼠脾脏DC在体外扩增后荷载HBsAg,制备DC疫苗;用该疫苗治疗HBV转基因小鼠,结果发现,注射2次DC疫苗就能清除HBV转基因小鼠循环HBsAg,并产生抗-HBs。

Miller等采用鸭胚胎成纤维细胞(primary duck embryonic fibroblasts,PDEF),经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DHBcAg)的DNA质粒转染,制备了一种全细胞疫苗,可持续表达DHBcAg。研究指出,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对DHBV的感染没有预防作用,但对DHBV感染后的持续化有预防作用;说明接种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并导致DHBV感染的快速清除。

如果觉得《[2024年]纠正乙肝治疗六大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