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乙肝携带者在维权社区中的抗歧视之路

乙肝携带者在维权社区中的抗歧视之路

时间:2024-03-20 20:55:13

相关推荐

乙肝病毒携带者反歧视之路+维权社区”旨在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一个交流、反歧视和维权的平台。该社区致力于改变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和偏见,帮助患者互相支持,交流经验,共同面对压力和挑战。同时,社区也将提供权威医学资讯、法律知识和心理支持等维权资源,帮助患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倡导公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提供法律支援和社会支持,该社区希望能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打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生存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上周,两名12岁的新疆少年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首都北京,此前,他们已得到确切消息,学校不允许他们继续就读,原因是他们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他们此次北京之行的目的,是约见部分在京媒体记者,希望通过舆论压力迫使教育部门收回拒绝他们入学的决定。

这一维权事件的产生和曝光,与一名叫陆军的志愿者和另外一个项目组有很大关系。但是他们宣称,“我们参与事件,不单纯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顺利读书,更多的,是希望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让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歧视事件不再发生,但现在看来,依然很难!”

乌市教育局要求

遣返乙肝病毒携带者

与这两个来京寻求媒体支持的新疆少年命运相同的,还有17名今年升入中学的学生。他们曾经决定要联合将学校推上被告席,但是后来其中12个人以个人原因宣告退出诉讼。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应该有上学的权利!”一位陪同新疆学生来京的人说,他不是学生家长,但觉得这件事情很不公平,而且很多学校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不能接受新疆的现行决定。

事实上,19个孩子遭遇退学,受到打击的绝不仅是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我们更需要审视这个事件背后的事情,那就是,在当地受过高素质教育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对基本状况的无知。”北京爱知行研究所负责人万延海对《公益时报》说。

事情并不简单,乌鲁木齐市市教育局和学校方面不仅让学生退学,更是给予学生生源地教育部门发出一份公函,笼统地说这些学生患有传染病要遣返。

乙肝携带者在维权社区中的抗歧视之路

这种情况之下,生源地也没有学校表示愿意接收传染病学生,因为他们更不了解实际情况。

一位学生家长认为:“学校的态度与公函将这些学生抛离在社会之外了,他们做得很绝!”

现在,这些被“抛弃”的学生,有的躲在外地亲戚家不愿回家见人,那些回家的学生也不敢出门,他们更怕受到歧视。

无知还是歧视?

对于学校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入学一事,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疆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为了几千名学生的健康,教育部门只能作出‘责令退学’的决定。”

“他们混淆了乙肝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期的认识”,义务代理律师张元欣对记者说,学校做出的退学决定,是根据自己对乙肝的理解拿出的意见,并不能认为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结论,此事值得商榷。

张元欣来自新疆,接受7名学生家长的委托,无偿为他们做代理。目前,诉讼官司已经被正式立案,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法院不日将开庭审理此案,但是否公开审理目前并没有官方消息公布。

“学校的认识,并不代表权威部门的结论。”张元欣认为,学校要求携带乙肝病毒的新生退学,违背科学,也有违法律。

张元欣说,迄今为止,已经无法计算已看过那些写有学生姓名的退学证明人数,本应属于保密的个人隐私却完全无任何密可保,学校的做法还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医学常识,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行为、受污染的针头,以及母婴传染,医学专家一直在向社会宣扬,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同事或同学的风险很小,除非有特殊接触。

对此,志愿者陆军表示,对病毒携带者的歧视,近年来随着宣传的增加与政府相关条例的不断推动,在学校和企业中不但没有减少,相反还有所加剧。

他提出,很多的限制性规定,比如禁止病毒携带者进入食品行业以及市政供水系统等,使人们进一步混淆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同时,大量突如其来的治疗乙肝的广告,加剧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普遍恐惧。

“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可怕的!”陆军坚持认为。

外企以“不才”

拒录乙肝病毒携带者

国家卫生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指出,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据此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有现患慢性乙肝病人2,0 00万人。

来自官方的一个令乙肝病毒携带者感到欣慰的消息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已经发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其中谈到相关乙肝病毒携带者条款,向全社会征求修改意见。同时,卫生部在今年9月发布的《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明确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歧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现象。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调查统计,52%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失去了获得理想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基本的劳动权和受教育权被严重侵害。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负责人万延海和陆军均表示,他们经过调查,发现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现象在外资驻华企业中同样普遍存在。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为外资在华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公司在执行歧视性做法。”

万延海透露,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在代理外企员工招聘时,会安排求职者进行强制性的体检。体检项目包含乙型肝炎的标志物,体检结果会被FESCO公司提供给外资企业,而被筛查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都会被拒绝录用。其中,明显的证据是,在FESCO的文件中,存在指导服务的企业在拒录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避免直接以“乙肝携带”为拒录的理由,以回避舆论谴责和法律风险。

如果觉得《乙肝携带者在维权社区中的抗歧视之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