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各项检测指标临床意义有哪些

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各项检测指标临床意义有哪些

时间:2022-09-14 10:06:19

相关推荐

一、肝功能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就是在急性与慢性乙肝与硬化活动,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的改变下,这个时候谷丙转氨酶就会从身体的细胞内溢出转移到血环血液中去,这样我们抽检结果就会偏高,而转氨酶反应的是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 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AST)在身体肝细胞内与身体的心肌细胞内均都有存在的,而心肌细胞的含量是高于肝细胞的,但是当肝脏受到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心肌梗塞一囧心肌炎的一个辅助的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

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

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总蛋白(TP)正常值为60-80克/L,白蛋白(A)为40-55克/L,球蛋白(G)为20-30克/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5-2.5:1。

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体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球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偏低说明免疫力不足。

六、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

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3.7μmol/L。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七、甲胎蛋白(AFP)

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临床意义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 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取决于4个前提,一个结合: 前提1: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持续4周以上; 前提2:甲胎蛋白在200微克/升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 前提3:甲胎蛋白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前提4:排除肝病活动期、怀孕、生殖系统胚胎癌等;结合:结合医学影像学检查。

二、肝功能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所在目前,反映肝功能的化验项目已达700多种,新的化验项目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但主要包括四大类: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化验;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化验;③、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化验;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化验。

1、肝细胞损伤的化验,主要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等。其中,ALT和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程度则以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ALT虽然正常,但γ-GT持续升高,提示患者已处于肝炎的慢性期。慢性肝炎病人的γ-GT若持续不降,则提示有病变活动。

2、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化验,主要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

3、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化验,主要有血浆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它们是两种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常规化验。血浆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减弱,凝血酶原活动度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4、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化验:

(1)、血清蛋白电泳化验:血清蛋白电泳化验现已取代了絮浊反应,即过去常说的TTT。

(2)、γ-球蛋白化验:γ-球蛋白升高的程度可以反映慢性肝病的演变及预后的情况,但不能说明是否清除了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的抗原物质。

(3)、透明质酸酶(HA)、板层素(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胶原化验:它们在血清中的含量可以反映肝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是检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三、肝功能检查前注意事项是什么

1、空腹检查;

肝功能检查多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因此肝功能检查前一天晚餐应避免饮酒,不要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晚上9点后不要再进食,检查当天不能吃早餐。肝功能检查应为空腹时抽血,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

2、禁止剧烈活动;

肝功能检查当天早上不能进行体育锻炼或剧烈运动,应到医院后安静休息20分钟后再抽血化验。

3、尽量避免在静脉输液期间或在用药4小时内做肝功能检查;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在做肝功能检查前3~5天停药。通常用药剂量越大,间隔时间越短,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干扰越大。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水杨酸制剂等。

4、不能食用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叶黄索的食物;

肝功能检查前一天,食用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叶黄索的食物会使血清呈黄色,影响黄胆指数测定结果;高脂肪餐可使血脂增高,因此需在抽血前10小时禁止食用含脂肪类膳食。

四、肝功能检查空腹的原因

1、肝功能检查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必须保持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2、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饮酒,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必须以清淡为主。

3、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不可熬夜,不能服药,否则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检查异常。

肝功能是常规检查项目,所有的肝功能检查都是要求采取空腹抽血的,这是因为正常人血液内含有一定量大分子的β和γ球蛋白,可与某些化学试剂结合而沉淀,而小分子的白蛋白和α1- 球蛋白,便可预防沉淀的产生。当在正常人血清中加入规定的化学试剂后,因为白蛋白的抑制作用,不发生沉淀或轻微沉淀,乙型肝炎患者因为血清中白蛋白减少,β和γ球蛋白增多,其血清中加入化学试剂以后,发生明显的沉淀。

也就是说在肝功能检查之前进食后,血清中的成分一定会发生改变,化验检查过程中在所抽取的血液中加入化学试剂后,即使正常人的血清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沉淀,特别是在进食高蛋白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后,更容易发生明显的沉淀,这时候检查的结果很容易让医生把正常人误诊为肝炎患者。

如果觉得《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各项检测指标临床意义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