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护肝茶有哪些

护肝茶有哪些

时间:2019-04-05 00:05:27

相关推荐

乙肝的发病初期是不明显的,了解乙肝得从生活中累积小知识,进入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介绍护肝茶有哪些。

1护肝茶有哪些

“春节到了,喝酒喝坏身体的人又该多起来了。”中国解放军传染病中心著名肝病专家张宜俊教授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其实,不仅是春节,近年来,酒精肝等因喝酒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男性酒精肝患病率为6.36%,女性为0.36%;男性嗜酒人群酒精肝患病率为21.77%,女性嗜酒人群为1.26%;每日饮酒40克达5年以上者,48%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乙肝的肝脏第二大杀手。

发病率上升的背景是饮酒率的增高。1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个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目前的饮酒率为21%,与1991年相比增长了17.3%。其中,男性增加了12.8%,女性增加了73%。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交应酬必须有酒,工作后的放松离不开酒,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酒。怎么喝酒能不伤肝呢?时下各种“解酒护肝”产品如解酒护肝茶、解酒护肝片便应运而生。

护肝茶解除了喝酒人戒心

说起“解酒护肝”产品,我们可能都对这样的场景感到熟悉:某位成功男士整天在酒桌上应酬,旁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拿出某保健品说“没问题”———这是“解酒护肝”产品的典型宣传策略:酒照喝,肝也能保;其针对的人群,正是那些经常在外应酬的人。

记者在一所医院的肝病科遇到一位叫李明华(化名)的患者。今年37岁的他,从21岁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天都要喝点酒,少则几两,多的时候达到1斤。1999年,他在体检时发现肝脏有损伤,医生一再告诫他“不能喝了”,可是,工作的需要,以及长期培养起来的习惯已经让他离不开酒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明华发现了一种“解酒护肝茶”。广告里说这种茶是利用老字号药方,运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研制而成的护肝产品,“酒前酒后各喝一包,能‘解酒护肝’”。于是,李明华买了这种茶,喝了两三年之久。

但是,运用“古代名方”的“高科技”产品没能护住他的肝,10月,他被确诊出患有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现在,李明华一说起这件事就很愤怒:“这些‘解酒护肝产品,除了让我放松警惕、耽误病情,一点没起到作用。”“解酒护肝”的概念只是迎合了长期过量饮酒者的心理需要。

“解酒护肝”难自圆其说

张宜俊告诉记者,他认识的经常需要应酬的人几乎都尝试过“解酒护肝”产品,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肝脏的负担,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保健品是否有疗效,但感觉吃比不吃强。目前市面上的“解酒护肝”产品主要有片剂、胶囊、茶等,多是中药配方,甚至还有打出“彝族秘方”招牌的,“解酒护肝”概念正向“喝酒族”广泛渗透。他表示“解酒护肝”产品的优劣姑且不论,但确实遇到过不少“护肝”不成,反倒发展成严重肝病的患者,“解酒护肝”的说法不科学。

首先解酒。专家指出,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氧化为乙醛,一种叫乙醛脱氧酶2的物质负责将乙醛氧化为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那些喝酒容易上头的人,正是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脱氧酶2,所以不适合喝酒。在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氧酶2缺乏者约占1/3。但各种“解酒药”的成分多数只是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清醒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办法增加乙醛脱氧酶2,“解酒护肝”产品也是一样。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找到真正的解酒办法。

其次护肝。没办法解酒,自然也就达不到护肝。因为酒精还留存在体内,就必然给肝脏造成负担甚至损害。要护肝,必须在没有酒精伤害的情况下慢慢调养,如果还是照喝不误,再怎么补救都是枉然。

很多人买“解酒护肝”产品,目的是在长期大量喝酒的情况下,还能保住自己的肝。但长期过量喝酒必然伤肝,而且,肝脏受损是不可逆的,目前任何一种药物都无法使之复原,“解酒护肝”产品也不能达到此效果。“解酒护肝”产品多采用中药配方,根据中医理论,护肝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对症。有的人是肝阴虚,有的人是肝火旺,用药不一样。

护肝只有唯一路:戒酒

到底有没有“解酒护肝”的方法呢?面对这个问题,张宜俊的回答非常明确:“没有。”他指出,一天一小杯酒可以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升高,起到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但长期过量饮酒必然伤肝,肝不好必须戒酒。酒精性肝病根据程度可以分为轻症酒精性肝损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乙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一旦发展到酒精性肝硬化,还有可能并发原发性肝癌;而且,已经有了慢性乙肝、丙肝的人,更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如果发生呕吐、右上腹疼痛,或者有黄疸、发烧等症状,并且发现肝肿大时,就得注意是不是急性酒精性乙肝。如果发现腹部逐渐肿大,下肢有水肿,面部逐渐变瘦、发黄,就得注意是否已经有酒精性肝硬化了。他强调,有时候一个全无症状的人,其肝组织也可能有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倾向,因此,长期饮酒的人要注意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

对于一些企业炒作“解酒护肝”概念,专家认为,这些产品其实就是保健产品,没有疗效,应该像香烟盒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护肝保健品也应该注明“不能代替药物,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记者也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规定,从7月1日起,保健食品广告必须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以及必须标明不适宜人群。

2乙肝如何饮食来修复肝

乙肝饮食修复你的肝

病毒性乙肝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以及己肝等,甲型、乙型乙肝以往较为人所熟知,丙型乙肝在过去曾被称为非甲非乙型,因为当时并不能确定该型病毒的存在,直到一九八九年才确定该型病毒,并发现所有的非甲非乙型乙肝,十之八九都是由丙型乙肝病毒所引起。

为什么要注意乙肝呢?因为乙肝、丙肝病毒与肝癌密不可分。病毒性乙肝的症状大致类似有疲劳、厌食、黄胆、腹泻、发烧及呕吐等。当胃口不佳时不要强迫进食,可以点滴方式注射水份、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方式,待症状改善后,再摄取高蛋白质的饮食。

乙肝饮食原则:

1. 热量:成年人每日热量的摄取应以30-35仟卡/每公斤体重为目标,计算起来70公斤的成年人,热量约2100-2450大卡。使用高热量饮食易形成肥胖而沉积的脂质堆在肝脏易形成脂肝,因此不宜使用高热量饮食。

2. 蛋白质:乙肝病人易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的情形,使进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取量亦减少,容易引起蛋白质的缺乏。这时应注蛋白质的量,则可帮助肝脏修补损坏的组织,所以建议每日蛋白质的量应达到1—1.5克/公斤体重,其中2/3应来自高生物价的蛋白质食物,如:肉、鱼蛋、奶,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虽有蛋白质但并不含所有人体所需的『必需铵基酸』而且其吸收利用的效率都不及动物性蛋白。

3. 糖类:饮食中有足够的糖类供作热量来源,就可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被用作热量来源的机会,如此这些蛋白质就可当做作肝脏组织修补的原料。每日应摄取300-400公克,约为5碗饭。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肝细胞正常的功能。

4. 脂质:摄取量为100-150公克,肝功能恢复至正常后,油脂摄取量不超过100公克,不必过量限制脂肪,因为限制脂肪使食物变得无味,也会影响 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食物来源最好。充分供应,以促进肝脏对抗压力及修复损伤。

6. 少量多餐,流质及半流质浓缩的饮食,较适合乙肝病患食用。油炸食物应尽量避免,尽量选用新鲜清洁的食物来烹调,以熟食为佳。

7. 忌酒。

3乙肝饮食禁忌

1.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人过敏反应的食物:大多数人喜食味美、肉嫩、营养价值极高的海虾、海蟹等海鲜食品,但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每当他们进食了这些海鲜发物后,会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临床出现腹痛、腹泻、颜面潮红、尊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和死亡。由于肝脏是参与变态反应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受损在所难免。尤其原有肝病者可使病情加重;或者病情已稳定的肝病,又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肝炎发作期,不宜吃海鲜发物。

2.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情加重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生化成分、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因而它对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如过多地摄入油腻食物,会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恢复期的肝病患者,如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可引起肥胖、脂肪肝:肝硬化晚期和重症肝炎患者,因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而引起肝昏迷;有酸中毒的患者如再大量食醋则会使病情加重;有的肝病患者,因服用了人参、党参、鹿茸等滋补品后,反而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或出现黄疽。

有学者分析,人参、党参等补品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激发淋巴细胞对肝炎病毒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少吃油炸、煎烤食品,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些饮食容易引发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

3.忌食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的食物:现已清楚,肝癌的发生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和饮用水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在酸菜和腌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物质。

因此,这些食物进食过多,就容易诱发肝癌,尤其是那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应特别注意。肝炎患者不宜吃腌制的咸菜、酱菜等。忌吃松花蛋:因其制作过程中需用铅粉,常食易致铅中毒及钙缺乏,影响肝功能恢复;肝硬化病人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致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胃内静脉曲张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这些静脉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

所以,肝硬化病人应避免食用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以及含植物纤维素(纤维素食品)过多的蔬菜(蔬菜食品),因这些食物很易伤及曲张的静脉。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中毒性肝损伤,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等。

另外,刀豆的两端尖角部分、产生黑斑的甘薯和鲜金针菜等食物;含有秋水仙碱等毒性物质,如处理不当,食后均可发生中毒现象而加、重肝损害。

4.忌食易于降低某些药物功效的食物:有些食物摄入体内后可以改变或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药理作用。

例如,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含有的钙、镁、铁等离子,可与四环素类药物结构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莨菪碱类药物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是治疗黄疽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但茶水中的鞣蛋白可与食若碱类药物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氨基比林是常用的退热药,但摄入含有亚硝酸盐较多的咸菜和发黄的青菜等食物后,可结合形成致肝癌能力很强的亚硝胺物质;另外,柿子中含有鞣酸,可与铁质结合而影响铁的吸收。

因此,贫血者不宜食柿子:有的食物同食可能还会致病,如柑橘中含黄酮类成分,可与萝卜中的硫氢酸发生作用,而抑制甲状腺功能,并诱发甲状腺肿大,因此柑橘与萝卜不要同食。

5.正在服用肝病药物的乙肝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例如患者正在服用甘草酸制剂治疗,不宜吃具有排钾性质的食物。

例如胡萝卜等。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具有排钾性质,容易导致低血钾,此时应食用含钾的食物。而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盐”的成分具有排钾作用,二者同用,可导致低血钾症。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胃部不适等症状。五味子制剂酸性作用强,此时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胃溃疡的风险。

4乙肝小三阳饮食注意事项

通常治疗乙肝都是采用综合疗法,即休息、营养为主,药物治疗则是辅助,因肝炎恢复期的患者通常都是在家治疗,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乙肝的调养也十分重要。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乙肝患者虽不强调忌口,但也要注意要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因合理的营养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因此专家建议肝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乙型肝炎患者不宜吃太多糖和高热量的食物

这是由于高糖会在肝内合成一些低密度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血液中的甘油三脂等脂类物质增多;而体人的甘油三酯一旦增高其会使血流速度减慢,血粘稠度增加,微血管中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阻塞现象;此外,有些肝炎患者休息较多,体力活动少,高糖,高热量的饮食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炎病变,使之迁延不愈.

2、乙肝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喝牛奶、多吃胡萝卜、金针菜、动物肝脏、青蒜、空心菜等;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豆芽、豌豆、花生、全麦、新鲜蔬菜、水果等;此外因为患肝病时胆汗分泌受到障碍,因此对维生素K的吸收有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多供给菠菜,圆白菜,菜花,花生油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3、乙型肝炎患者应吃高蛋白饮食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病毒患者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物质基础;在患肝病的时候,由于肝脏内的细胞受到损害,机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需要蛋白质进行修复,并增强免疫功能,因此要求在保肝疗法中给予高蛋白饮食,通常为每日供给蛋白质97.5-130克,若有血氨增高者,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还应注意供给蛋氨酸,胆碱,卵磷脂等抗脂肪肝物质,故每天要适量进食含量丰富的动物蛋白和蛋氨酸的食物,如淡菜,鱿鱼,瘦肉,蛋,鱼,豆类及豆制品等.

5乙肝孕妇饮食原则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在孕晚期合并黄疸型肝炎,其症状往往比非孕期严重。因为怀孕妈妈新陈代谢增高,需要热量大,肝脏负担加重,肝糖原储备量低,所以合并肝炎时病情较重,常可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可出现肝昏迷。

乙肝孕妇饮食原则上要做到三高一低,即高糖、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但对孕妇来说,乙肝急性期的饮食仍宜保持清淡,不必强求三高。饮食宜定量、定时、适量、稳定,千万不要忽高忽低,忽早忽迟。只要注意保持有序的饮食规律,保证摄入充分的维生素、纤维素,使大肠通畅,有选择地摄食有利于消退黄疸、肝肿、肝功能异常、腹胀、腹水、出血倾向的食疗食品,严禁饮酒、吸烟,控制好脂肪摄入量,避免辛辣刺激品,乙肝孕妇就能平安度过孕期,完成新生命的孕育任务。

如果觉得《护肝茶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