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用什么来抗乙肝病毒

用什么来抗乙肝病毒

时间:2022-12-01 08:11:38

相关推荐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在中国有1.2~1.3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HB)约为3000~3500万人,这当中就有10%~4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

1用什么来抗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在中国有1.2~1.3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HB)约为3000~3500万人,这当中就有10%~4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每年死于相关性肝病(包括肝癌)约50~80万人。乙肝病毒如通过垂直传染或在婴儿时期感染的,90%以上会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我们到底用什么来抗病毒?

理 念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是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疗法,但其中的关键乃是抗病毒治疗。这是由于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且能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还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其传染性,最终使病毒清除,终止病变的发生、发展,使病损修复,阻断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这便是当今对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新理念。

回想以往,我们在治疗乙肝病毒中所存在的误区、盲点,还真不少。

首先是不注重抗乙肝病毒治疗,误以为转氨酶(ALT)异常就是提示有传染性的指标,并以为转氨酶越高,传染性就越强。遗憾的是,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现在仍大有人在。他们只重视降转氨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时机上,总是先采取措施把转氨酶降至正常,或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联苯双酯之类强降酶药物。这使得很多患者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选择及方法上,有的医生或患者,不愿接受国际公认的抗病毒首选药α-干扰素、次选药新核苷类似物,而长年累月地接受中药抗病毒治疗,或只想用某一种药物、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这样不仅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使他们在精神上蒙受很大挫折,伤心失望之余,有的还得出“乙肝没法治”的结论,以麻痹自己。

药 物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抗乙肝病毒治疗上,已获得许多新的进展。现在的治疗方法主要锁定以下三类:

(1)用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地卡韦等,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2)以细胞因子如胸腺素α1、白介素12、γ-干扰素等,进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治疗;

(3)采用抗HBV治疗性疫苗,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特异性免疫疗法对乙肝病毒而言,确实是一种全新的疗法,其特点是它可以打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耐受,也就是说在谷丙转氨酶不高的情况下,亦可接受此种疗法。

在我国,特异性免疫疗法是1998年9月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研究协作组,组织有关单位采用基因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制成的治疗性疫苗。先后观察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370例,结果使HBsAg、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达到14.7%、30.0%与37.3%,疗效较好,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这种方法还很安全,至今未发生令患者不能耐受的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正在为能够达到抗乙型肝炎治疗的总目标而努力。

前 景

4月召开的第39届欧洲肝病会议上,有专家报道:单用阿德福韦,可使部分患者HBsAg、HBV DNA转阴,ALT恢复正常。用阿德福韦酯化物治疗一年过程中,90%以上患者能保持HBeAg血清转换。

另外,聚乙2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单用,也能产生比拉米夫定高的持续应答率。笔者以此药联合胸腺肽-α1(基泰)治疗慢乙肝6例,其中已有1例HBsAg转阴,另1例HBsAg也已由治疗前的强阳性,至治疗5个月时的弱阳性。初步看来已显示出较好苗头。如能再配合前述的特异治疗性疫苗,其疗效将会更好。

据悉,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制的DNA疫苗、树突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前景看好。所以,虽然前程困难不少,但乙肝患者却不要为此失望,因为科技总在前进,明天定会胜于今朝。

2丙肝病情进展的皮肤表现

丙肝在血源性肝炎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乙肝,但其危害性与乙肝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治疗困难(临床治愈率为乙肝的1/8),且容易转为慢性(乙肝大6~8倍),部分患者还可能转为肝硬化。丙肝一旦进入慢性期,病情病理变化常难以自我判断,因此容易忽视。近年一些科学家发现:丙肝患者一旦出现某些皮肤病,则意味着病情在进展;如果过去未曾发现患有丙肝,那么这些皮肤病出现提示,必须尽快检查与丙肝有关的化验(如抗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等),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有较大参考价值。

反复出现荨麻疹:丙肝患者反复发生荨麻疹,意味着病毒在体,人复制,病情不稳定,或感染丙肝病毒。

全身皮肤瘙痒:如抗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全身皮肤瘙痒,则意味着病情顽固,治疗难度较大。

扁平苔癣:皮肤出现扁多边形丘疹,暗红或紫红色,表面光泽:或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的丘疹,呈线状或网状排列,很可能为扁平苔癣,丙肝患者处于不稳定期有37%左右可以出现,丙肝好转随之消退,丙肝加重随之恶化。

干燥综合症:全身所有粘膜组织的粘液减少、干燥,出现干燥性炎症反应,或有瘙痒,同样反应丙肝在活动。

冷免疫球蛋白血症:皮肤遭受寒冷刺激或站立时间过久以及下肢过度劳动后,出现出血性丘疹或坏死性紫癜,少数伴有关节痛,丙肝患者遇此情况,意味病情不稳,要加大治疗力度,如丙肝好转,则不复出现。

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症:皮肤在阳光照晒或外伤,不久皮肤出现大疱性皮疹,疱破后该处有糜烂或结痂,丙肝活动期有此现象。

3丙肝病毒血症有些类型

急性感染的短暂病毒血症。主要见于急性自限性丙型肝炎。应用PCR法可在ALT升高之前检出HCV-RNA,但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可仅数天或数月。而抗-往往要在 ALT升高后数天或数月才能检出。

慢性感染的持续病毒血症。HCV-RNA可在急性期、ALT 升高之前检出,并且持续存在。现已观察至少存在3年以上。

慢性感染的间歇病毒血症。表现在感染早期出现病毒血症,其后病毒血症消失数月,几年以后,重新出现病毒血症。重新出现的病毒血症与急性阶段出现病毒血症相似,一般在ALT升高之前出现。提示肝内病毒活动性复制。

4有没有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

有一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HCV)后,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肝功能化验也正常,但抗-HCV阳性。

对这一部人必须进一步检查及观察。因为单纯抗-HCV阳性有可能是假阳性或丙肝已经痊愈者。有文献报道,丙肝痊愈后,个别病人其抗-HCV阳性时间可达9年之久。

因此最好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人血中HCVRNA,如阴性,即可继续观察其肝功能,如肝功能持续正常,则不必治疗。如肝功能异常并伴HCVRNA阳性则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5乙肝与丙肝有何异同

1.感染传播方式相似,两者均主要经过血液或输血制品等方式传播。

2.临床表现相似,但丙型肝炎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有些患者不易被发现,且肝功能检查常表现单项转氨酶升高,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3.均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丙型比乙型肝(整理)炎更高,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

4.由于传播途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5.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如果觉得《用什么来抗乙肝病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