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哮喘临床治愈标准

哮喘临床治愈标准

时间:2020-02-23 11:31:25

相关推荐

只有在患者达到上述标准两个月以上才可以算是临床治愈。一般在病人维持临床治愈情况一年以上,才可以停止用药。哮喘有效控制后仍需要继续坚持用药以巩固治疗效果,国际上为哮喘病人订立了一个

1哮喘临床治愈标准

只有在患者达到上述标准两个月以上才可以算是临床治愈。一般在病人维持临床治愈情况一年以上,才可以停止用药。

哮喘有效控制后仍需要继续坚持用药以巩固治疗效果,国际上为哮喘病人订立了一个严格的临床治愈标准:

1、最少的哮喘症状;

2、最少或不常有哮喘发作或加重;

3、无急诊就医;

4、最少或无须用β2受体激动剂;

5、无活动受限;

6、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须用峰流速仪每天监测,看肺功能是否达到正常值标准,变异率小于20%)。

只有在患者达到上述标准两个月以上才可以算是临床治愈。一般在病人维持临床治愈情况一年以上,才可以停止用药。切不可认为用药会有副作用,而擅自中断用药,自行中断用药是很危险的。哮喘病被划归入慢性病范畴,哮喘病人也要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自己的血压和血糖浓度那样,随时用峰流速仪检测自己的肺功能,一有异常就要继续用药物控制。如果诊治不及时,随着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治疗过程会更复杂。

2慢性肺心病临床表现

病因

(1)肺、支气管疾病:以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常见,其次为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及肺脓肿、矽肺等。

(2)胸廓疾病:如脊柱结核、类风湿脊椎炎、胸廓形成术后等。

(3)肺血管疾病:如肺动脉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时,主要有慢性咳嗽、咯痰,稍活动时即有心悸、气短、乏力和紫绀。

肺心功能失代偿即急性发作期时,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急性肺心病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1)有慢性肺部原发疾病史,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临床表现。

(3)体检可有肺气肿征、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及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及下肢水肿等。

(4)X线检查可有肺气肿改变。

[1]>下页

1 2 下一页

3慢性肺心病代偿期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浮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於血征相鉴别。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肥大,最后常常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肺心病主要由慢性支气近管炎、肺气肿引起,约占80%-90%,其发病率是吸烟者高,中老年比青年高。临床主要表现根据其病程发展分早期功能代偿期、晚期功能失代偿期。功能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肺原性疾病,如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病史,易感心悸、气短,桶状胸,肺部听诊过清音,干湿性罗音;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并肺心病等。主要治疗原则是急性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缓解期要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气体交换受损;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心输出量减少;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体液过多;⑦潜在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肺组织功能下降。

心衰、呼衰所致。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心率过速。

动脉血气分析:PaO2↓<8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

有喘憋症状。

[护理目标]

病人的动脉血气值在基础范围内。

病人主诉喘憋症状减轻。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其温度、湿度适宜,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为50%-70%。

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高枕卧位。

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同时向病人说明其意义和目的。

指导病人有效的呼吸技巧 ,如横膈式呼吸及缩嘴呼吸。

鼓励病人积极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发生呼吸困难时,陪伴病人以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压痛、头晕、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症状。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指导病人戒烟,少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重点评价]

心率和呼吸的频率,节律及紫绀状态的改变。

动脉血气分析植的变化。

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疲乏、无力咳嗽。

痰多且痰液粘稠。

无效的咳嗽方式。

[主要表现]

咳嗽,咳痰。

无力,呼气急促。

呼吸音改变,如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异常。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保持通畅,痰能有效咳出。

[护理措施]

向病人讲解排痰的意义,指导其进行有效排痰技巧。

观察相关因素,并消除或减少相关因素,使痰排出。

指导端正病人根据自身病情,按解剖位,采取适当体位,进行体位引流,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排痰前向病人解释并协助其翻身、拍背、自外向内,由下向上。

嘱病人多饮水,每日1000-1500ml。

排痰后作好口腔护理。

遵医嘱给予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若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进排痰。

[重点评价]

痰液的量、性状、气味、颜色。

呼吸的型态及呼吸音的改变。

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肺动脉高压所致。

右心室肥厚。

心脏泵出血量减少。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紫绀、呼吸短促,心悸、胸闷。

神志改变,说话颠三倒四,烦躁不安,意识不清。

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快,尿少。

[护理目标]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

呼吸平稳,尿量增加,神志清楚。

[护理措施]

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治疗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从而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时间。

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将常用物品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尽量减少病人体力消耗及病人的活动量。

给予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鼓励少量多餐,以减少用餐时的疲劳。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药,减轻心脏负荷,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

[重点评价]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

精神状况、尿量的改变、周围血管的灌注量、有无紫绀等。

心脏负荷增加的原因及诱因,如活动、紫张、吸烟等。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肺动脉高压所致。

心肌受损所致。

情绪不稳,焦虑不安。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稍活动呼吸困难加重或喘憋不适。

身体虚弱,疲乏无力。

[护理目标]

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无喘憋症状,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内。

活动时虚弱/疲劳感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评估活动无耐力的相关因素,并尽量消除和减少相关因素。

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防止心肌、脑缺氧,活动后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缓慢增加活动量。

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不安、顾虑心理,使之配合治疗,得到充分休息时间。

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活动。

加强巡视,观察病人活动耐力是否增加,并随时为病人解决日常生活需要。

与病人共同商量制定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先让病人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以病人耐受为宜。

外出检查,上厕所时派专人陪同,保证其安全。

[重点评价]

病人活动的耐受水平及活动无耐力的表现。

活动时呼吸、心率频率,节律及紫绀的变化。

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语言沟通障碍

[相关因素]

呼吸困难导致说话费力。

呼衰、心衰致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

肺心病。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定向力差,措词不当,不能说通用的语言。

说话含糊不清,难以用语言表达思想。

不说话或不能说话。

[护理目标]

病人能表达基本需要。

能满意地使用改变后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护理措施]

观察病人沟通障碍的相关因素,确认可以使用的交流方式。

保持病室安静,鼓励病人,不要急躁。

借助卡片、笔、本子、手势、图片,提供简单而满意的双向交流方式。

尽量提问一些简单的句子,让病人用是或否或点头、摇头来回答。

安排熟悉病人情况,能够与病人有效沟通的护士,提供连续性护理,以养活无效交流次数。

[重点评价]

病人的听、写、读和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病人能够表达的基本语言。

六、体液过多

[相关因素]

1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排尿减少。

2饮食不当,液体摄入量过多,钠入量过多。

3心衰、呼吸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水、钠潴留。

主要表现

1全身水肿或下肢水肿,尿量减少。

2呼吸短促,端坐呼吸。

3入量大于出量,呼吸音异常。

护理目标

1病人对有关饮食和饮水的限制,表示理解。

2尿量增加,水肿减轻。

护理措施

1给病人讲解饮食与水肿的关系,以及有关限制饮食和饮水的必要性。

2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

3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摄入量。

4指导病人进食,避免摄取含钠过高食品,嘱病人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盐饮食。

5遵医嘱指导病人服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

6限制输液速度和每天液体摄入量,以实际出量加500mL为标准控制入量。

重点评价

1水肿的部位,范围,程度;尿量的改变情况。

2每日摄入的蛋白质,食盐及每日出入水量,输液的速度。

七、潜在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相关因素

1感染致痰多,使通气和换气功能进一步加重,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

2利尿剂的应用。

3心肺功能不全,致体液总量发生改变,引起电解质浓度改变。

4心衰、呼衰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引起酸碱失衡。

主要表现

1血气分析、E4A异常。

2尿量改变、体液改变、水肿。

3心律失常、呕吐、腹胀、腹泻、全身疲乏无力、精神委靡等。

护理目标

1实验室监测血气分析、E4A正常。

2无尿少、水肿不适表现。

3病人精神状况好,食欲正常。

护理措施

1正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及量测体重变化,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2及时采集血标本,测定电解质;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及时纠正碱中毒、酸中毒,使酸碱保持平衡。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在给病人利尿剂、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时,随时监测电解质,尤其是出现体液大量增加、减少或肾功能不全时。

5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病人饮食及治疗方案:

对于低钠血症:①指导病人进含盐过高的饮食;②遵医嘱补充电解质及钠的摄入量,并定时监测。

对于低钾血症:①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液,口服补钾应在饭后或进餐时,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②鼓励病人每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葡萄干、香蕉、甜瓜、橘子汁和饮料。

对于高钠血症:①限制盐的摄入量,进低盐或无盐饮食;②尽量避免进含钠过高的食品罐头;③高钠血症通常是大量失水所致,在补充体液时定时监测(因心衰病人的水平衡不稳定,变化很快)。

对于高钾血症:①减少钾的摄入量,并停有保留利尿剂;②指导病人避免食用含钾过高的食物和药物;③必要时遵医嘱静脉滴注胰岛素及高渗糖,使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④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做好透析前、后护理。

[重点评价]

监测病人的E4A、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体液、尿量及利尿后的尿量。

5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标准护理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肺间质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病情一般持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治疗措施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功能抑制剂的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低效性呼吸型态;②气体交换受损;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④有感染的危险;⑤预感性悲哀;⑥潜在并发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低效性呼吸型态

[相关因素]

肺广泛纤维化。

[主要表现]

病人进行性呼吸困难,动脉血气分析值异常。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呼吸型态,表现为呼吸困难减轻。

[护理措施]

遵医嘱吸氧。

给病人提供有利于呼吸的体位。

监测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值。

经常陪伴病人,说明正在采取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安全,解除病人的焦虑。

每日更换鼻导管,并从另侧鼻孔插入。

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准备。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困难是否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值是否正常。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肺广泛纤维化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主要表现]

低氧血症,紫绀,病人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气体交换,表现为低氧血症改善,精神状态好转或不加重。

[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值。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的变化。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重点评价]

病人精神状况,动脉血气分析值。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病人食欲下降,摄食减少。

[主要表现]

病人体重减轻,消瘦,无力。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的营养状态,表现为体重稳定,摄入量充足。

[护理措施]

嘱病人多休息。

提供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提供少量多餐的饮食。

为病人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进餐的同时可以吸氧,以避免进餐时气短,导致食欲下降。

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重点评价]

病人的体重。

病人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肺广泛纤维化所致肺防御系统的损害。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主要表现]

体温高于正常。

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护理目标]

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

病人不发生感染,表现为体温正常,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

保证湿化给氧,定期更换湿化瓶及瓶中的蒸馏水。

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及时咳出痰液,避免痰液潴留。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药物疗效。

监测体温每日3次,发现体温升高的征象随时测时并记录。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有发生感染的征象,如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异常等。

预感性悲哀

[相关因素]

预后不良,疾病可威胁生命。

[主要表现]

病人表现出悲痛、忧愁、压抑感,对治疗失去信心。

[护理目标]

病人能描述对疾病的想法。

[护理措施]

认真而坦诚地回答病人提出的有关治疗与护理方面的问题。

清楚地解释诊断结果。

允许病人表达其心理感受。

与病人及家嘱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病人的想法,鼓励病人讲出关心的问题。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病人进行自我护理,以分散其注意力。

帮助病人家属了解医院的环境和病人的情况。

[重点评价]

病人的精神状况,思想感情。

六、潜在并发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相关因素]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停药反应。

[主要表现]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症等表现。

诱发或加重感染。

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

高血压、动脉硬化。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停药反应有反跳现象、戒断症状等。

[护理目标]

病人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病人能掌握停药的方法及骤然停药的危险性。

[护理措施]

告诉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一般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症、浮肿等,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严密观察感染征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严密观察消化道不良反应,警惕消化道大出血,必要时作好抢救准备。

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

遵医嘱指导病人逐渐停药,告诉病人骤然停药的危险性。

[重点评价]

病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病人是否掌握了停药方法及骤然停药的危险性。

如果觉得《哮喘临床治愈标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