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11-01 11:57:01

相关推荐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

1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然后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有了表面抗体,证明人已产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详解: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的保护性的抗体,主要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而产生的抗体。它的出现,能中和掉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具体保护人体的作用。其英文简写为HBsAb。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出现的原因:

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肝,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出现意味着 在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物,其临床意义不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常在感染恢复后期出现阳性,此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至少已1个月以上。抗-HBs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

乙肝表面抗体出现的早晚与既往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有关。初次感染乙肝病毒者出现较迟缓,再次感染者出现较早。多数病例在感染乙肝病毒后4~5个月时出现表面抗体,但滴度不高,持续0.5~3年后逐渐消失。再次感染者一般于2周内可检出乙肝表面抗体一,且滴度较高。

相关阅读: 核心抗体阳性 乙肝化验单应该怎么看

2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及效果

接种程序

(1)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方案(即单纯HBsAg阳性或HBsAg 、HBeAg双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

①30μg/次,按0、1、6个月顺序注射3针。

②30μg第1针,第2、3针各注射10μg,时间同上;

③第1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个星期后按0、1、6个月顺序注射3次10μg疫苗;

④第1针注射HBIG,两星期后按0、1、6个月顺序注射3次30μg疫苗。

研究表明,③④为最好的免疫方案,其保护效果可达95%。

(2)健康母亲的新生儿按0、1、6个月注射10μg/次。

(3)学龄前儿童按0、1、6个月注射10μg/次。

(4)成人接种,可按0、1、6个月3次注射30μg疫苗即可。

“0”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的第1针及其他儿童或成人为第1针起始时间。“1”为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6”指第1针后的6个月打第3针。

以上均为应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

基因重组疫苗的通用剂量为5-10μg。一般认为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及11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首剂免疫量应大一些,可根据对象不同给予10μg ~20μg为宜。二者区别后附。

按以上程序接种全程设苗后,乙肝表面抗体的转阳率可达95%以上。

用法 :

采用上臂三角肌肌注。发热、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应暂缓接种。应备用肾上腺素,当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约有10%-15%接种者可发生局部反应,偶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

效果:

(1)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按《乙肝疫苗接种规程》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在4-6年内,抗体阳性率仍可保持在75%以上,免疫后9-有效抗体降至50%左右,但保护效果仍在80%以上,故一般9-内可不考虑加强,后则应加强1针。加强免疫的剂量为5μg/针、共2次,间隔1个月。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后如果未产生足够的保护抗体(即抗-HBs滴度≥10IU/L),则再感染或产生乙肝表面抗原血症的相对危险性比阴性母亲的婴儿大10倍,故表面抗原性母亲的婴儿应在1岁时做血清学监测,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达不到10IU/L,则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剂量为10μg/针、共2次,间隔1个月。

(3)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与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类似的免疫学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产生相同的抗体谱,因而这两种疫苗可以互换使用。

3乙肝疫苗接种的部位为什么选用三角肌而不在臀部肌注?

在近年的乙肝疫苗普种过程中,国外发现在臀部肌注疫苗与低应答率有关。为此英国有人立题对疫苗受试者(成人)的接种解剖部位进行研究。

上臂接种部位取距肩峰嵴5cm的三角肌中间区;臀部接种在外侧角限,针头刺入皮肤后不使皮肤出现凹陷为度。各组采用的乙肝疫苗剂量、时间、次数、收集血清标本时间和检测指标均一样。

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的解剖部位影响抗体应答。在上臂三角肌接种者的抗体滴度(在接种后8~12个月)比臀部接种者高17倍,而臀部采用2.54cm(1英寸)针头则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肌肉。

&; 因此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都选用三角肌部位,而婴儿和新生儿则可在腿前外侧肌肉接种。

4如何让BB远离乙肝

对大小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尽量采用联合注射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以尽可能减少乙肝感染。在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很高,在某些地区,甚至有7%~10%的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不做预防,乙型肝炎母亲所生的BB,90%可能变成携带者或慢性感染状态,往后可能发生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尤其是男孩)。因此,乙肝的预防接种极其重要,是减少及最终消灭乙肝慢性携带者的关键。其常用方法如下:

被动免疫:对乙型肝炎(急性期或恢复期)孕母所生小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3月、6月各注射一次乙型肝炎人类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剂量为0.5~1ml,70%~80%可获保护。

主动免疫:对表面抗原或/和e抗原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小儿,于生后24小时内(或7天内)、1月、6月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血浆疫苗每次20~30μg,基因疫苗5μg。

联合注射:HBIG干扰疫苗的自动免疫反应不明显,仅用疫苗注射时其保护率为80%~95%,但部分婴儿,尤其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至少30%会成为表面抗原携带者。因而目前趋向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与HBIG联合注射的方法,以提高婴儿保护率(达85%~95%)。使用方法如下:

①HBIG0.5ml,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

②乙型肝炎疫苗0.5ml(基因疫苗5μg)与HBIG同时注射,或出生后7天内在另侧肌肉注射,此后1、6月时再各注射一次。3~5年进行一剂疫苗(基因疫苗5μg)加强接种。

对大小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尽量采用联合注射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以尽可能减少乙肝感染。

5必须走出乙肝五大误区

乙肝病毒是目前所知的第二大致癌因素,仅次于烟草。目前医学界尚无根治乙肝的良方,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面对的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应该做好预防工作,不要患上乙肝。

误区一:乙肝病人不能和他人接触乙肝不会通过空气,消化道或饮食传播。同室工作,交谈、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接吻也不会传染乙肝,除非消化道和口腔有破损。但建议最好采用公筷和分食。乙肝一般也不会通过握手传染给其他人,除非双方双手都有裂口,有出血。

乙肝病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牙膏、剃须刀等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肝功能正常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上学,工作,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误区二:病毒携带者不可结婚生育乙肝患者可以结婚和生育,但结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时机,最好要在通过治疗将乙肝转为小三阳或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之后。此外,如果是乙肝患者配偶,必须进行“两对半”检查和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唯一可阻隔传染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如果是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如果女方是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患者或者男方乙肝病毒指标阳性,注射疫苗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

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较重,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这时也可以结婚生育。

误区三:乙肝妈妈不能哺乳乙肝患者的乳汁中HBsAg呈阳性,可能传染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清除率要高于奶瓶喂养。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婴儿基本上能避免通过哺乳染上乙肝病毒。但是应该注意:乳头有出血和溃疡都不宜用母乳喂养,且哺乳前母亲的双手应消毒。

误区四: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可接种疫苗一旦罹患乙肝或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疫苗就失去了作用。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去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误区五:乙肝属非致死性疾病,可被治愈乙肝病毒是目前所知的第二大致癌因素,仅次于烟草。目前医学界尚无根治乙肝的良方,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面对的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应该做好预防工作,不要患上乙肝。

如果觉得《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