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腹部超声】慢性血吸虫肝病的超声诊断

【腹部超声】慢性血吸虫肝病的超声诊断

时间:2021-08-20 09:06:09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病例:【典型病例】肝脏这样的声像图是什么病变?

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又称之为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包括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而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日本血吸虫,该病在我国水网地区常见。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其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

所以在疫情生活的小伙伴们,要谨慎吃淡水螺啦

血吸虫侵入人体的途径:

人接触到疫水时,尾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内,侵犯各脏器导致发病。

血吸虫性肝病的病理生理:

血吸虫性肝病主要是由于血吸虫入侵门静脉细支,大量虫卵经门静脉沉着于肝脏,形成虫卵结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病理改变:

①急性期,虫卵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并发生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

②慢性期,门静脉及其分支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肝间质间广泛纤维化,最后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出现脾大、门静脉高压、腹水等相关表现。

血吸虫性肝病的超声表现:

急性期:常无特征性表现,可表现为肝轻度肿大,轮廓线明显、整齐,肝脏内部回声稍增高、密集,分布不均匀,有时散在分布边界模糊的低回声,并伴有脾脏增大、门静脉旁肿大淋巴结等非特异性表现,此时主要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及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

慢性期,通常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就是小伙伴们在留言区说的“地图肝”,这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内容:

①肝脏体积缩小或不规则,肝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增大而右叶萎缩。

②肝脏表面不平整,出现波浪状、锯齿状改变。

③肝脏实质弥漫性改变,内部回声增粗、增强。

血吸虫性肝病:肝脏大小形态尚可,肝内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可见细小条索状分隔

④由于门静脉及其分支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肝间质间纤维化,声像图表现为肝内高回声条索或网格状结构将肝实质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类似地图,故又称之为“地图肝”。

血吸虫性肝病:肝脏被高回声条索状结构分隔成数个区域,呈地图样改变

⑤由于该病变主要是侵犯门静脉细支,所以超声还可见门静脉分支内腔狭窄,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细分支过度显示,较大门静脉分支内可见血栓。

⑥脾脏增大。

⑦随着病变的进展,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等改变。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总结:典型的慢性血吸虫性肝病诊断并不困难,肝内网格状的分隔将肝分成数个大小不同的区域,类似于地图样为其特征性表现,特别是在血吸虫病疫情区域看到这种情况,大多可准确诊断。

文献来源:

1 李雍龙,《人体寄生虫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郭万学,《超声医学》(第6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3 林礼务,薛恩生,《腹盆部疾病超声诊断图谱》(第2版),科学出版社


图书推荐

超声技术与诊断(cs-zdx)

1. 文章整理自专业图书、期刊及网络,我们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请支持正版图书,如若觉得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微信发送给我们或发邮件至515330743@。

2. 欢迎分享及转载,转载请保留所有信息,包括文章来源及整理人员或平台

3. 投稿请发送稿件至515330743@。

如果觉得《【腹部超声】慢性血吸虫肝病的超声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