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中医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2-04 11:59:11

相关推荐

—摘 要—

黄褐斑是指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基本对称,常分布于颧、颊、鼻或口周围,无任何自觉症状。中医学称黄褐斑为“黧黑斑”“肝斑”,多由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气血亏虚而不能上荣于面所致。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较复杂,有研究表明,其发生与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内分泌失调、皮损区微生态的失衡、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等有关,是皮肤衰老的表现,是皮肤组织中自由基水平升高,从而破坏了植物神经系统细胞功能所致。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黄褐斑是内在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

人体各组织器官,通行气血,输送营养,滋养皮肤,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当脏腑功能失调,脏腑皮表气血运行通路发生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且郁结于面部,则形成斑片,临床肝郁气滞型患者较为多见。本篇介绍采用面部、腹部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既疏通面部局部气血,又内调脏腑,内外兼顾、标本兼治。面部刮痧可达到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

面部刮痧清洁面部后,在面部均匀涂抹刮痧乳作润滑剂,将刮痧板的底边靠在手掌心,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弯曲,分别放在刮痧板的两侧,刮痧时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按照额头区、眼周区、面颊区、口唇区、鼻区、下颌区的顺序进行刮试。额头区:用刮痧板的角部平面以小于 20°按压在前额两眉正中间的印堂穴上,做柔和、缓慢的旋转运动,按压力度渗透到皮下组织。然后,用短弧度边,刮痧板倾斜角度小于 15°,从额头中间向两侧刮拭至太阳穴,按揉太阳穴。每个部位刮试按揉 5 下。眼周区:用刮痧板的角部以 90°角垂直按揉内眼角稍上方的睛明穴,用短弧边,从睛明穴沿着上眼眶向外刮至外眼角外侧的瞳子髎穴,然后按揉瞳子髎穴。再以同样的方法从睛明穴沿着下眼眶向外刮至瞳子髎穴。面颊区:先按揉鼻翼外缘的迎香穴,用长弧边从迎香穴沿着颧骨内上方刮至眼眶下缘的四白穴,并按揉四白穴,然后从迎香穴沿着颧骨外下方向外刮至耳屏前的听宫穴,点揉听宫穴。口唇区:点揉水沟穴,沿着上唇向两侧刮至地仓穴,点揉地仓穴。从下颏正中间的承浆穴经口周刮至颊车穴,点揉颊车穴。鼻区:用刮痧板长弧边从前额正中印堂穴,经鼻梁刮至鼻尖。然后从鼻根向鼻翼刮试。下颌区:从下颏正中间承浆穴,分别向两侧刮至下颌角处。对于颜色晦暗或是斑点部位,可以重点刮试,以面部皮肤轻微发热、患者能耐受为度。左右两侧均是先刮试右侧、再刮试左侧。

腹部刮痧腹正中区:先用刮痧板点揉中脘穴,然后由上至下刮至神阙穴。腹侧区:先点揉中脘穴,然后沿着肋骨下缘向外下方向刮至章门穴。每周治疗 2 次,共治疗8 周。需要注意的是,刮痧板一定要专板专用,刮痧完毕后,使用酒精棉签擦拭消毒。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面部刮痧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恢复和加强皮肤细胞自身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腹部刮痧是通过刮试胃的募穴中脘至神阙穴,强健中焦脾胃,加强气血生化之源,刮痧胁肋部至肝的募穴章门穴,可疏肝解郁,起到气行则血行之效。

看都看完了,不如点这里试试

如果觉得《中医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