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养肝很重要 肝藏血 肝养好了才能血脉旺 养肝记住这5点

养肝很重要 肝藏血 肝养好了才能血脉旺 养肝记住这5点

时间:2019-02-01 05:09:30

相关推荐

肝就像人体的一个血库,如果伤及肝脏,则血库里的血就不够充足,周身各个器官就会出现因饥渴而倦怠或歇业的症状。

肝藏血,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曰:“肝藏血。”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

肝藏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贮藏血液

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滋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的作用。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

《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调节血量

除了具有藏血功能外,肝还掌握灵活应变的技巧,它能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

《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3.收摄血液

中医学强调血要发挥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必须在脉中循行,否则就是“离经之血”——瘀血。

《血证论》说:“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在维护血液正常循行中,肝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藏血能使血液收摄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脉外而出血。

肝藏血功能失常,常见的两种情况:

一、肝血亏虚,肝之经筋、组织失养,称为“肝血不足”。

血虚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头晕眼花,甚至夜盲;血不舍魂,则失眠多梦,或见梦游;血不养筋,则见肢体麻木,手足拘挛,屈伸不便;血海空虚,胞宫失养,则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或闭经等等。

二、肝气虚,不能收摄血液,血不循经而妄行,即“肝不藏血”。

临床可见吐血、衄血,以及月经过多,甚或崩漏等症。

总体来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肝脏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电脑、酒精、久坐、压力等等因素都是损害肝脏的罪魁祸首。

如何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肝脏呢?

1.神志养肝

中医“肝在志为怒”,调节神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有益于保肝养生的最好方法。

2.顺时养肝

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春季最适合养肝,也是肝病容易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春季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当春季来临,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抛开一切烦恼和杂念,让自己融于大自然中,体会蓬勃生长的感觉,这对养肝护肝养颜有很好的效果。

3.穴位养肝

穴位养肝可使气血充足。

(1)揉中封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中封穴(内踝前1寸),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中封穴,手法同前。

(2)按曲泉穴:用左手拇指按曲泉穴(屈膝,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用拇指用力按揉多次。

(3)揉行间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行间穴。

还有大敦、太冲、三阴交都是肝经养生穴位。

4.饮食养肝

中医认为,肝是多气多血的脏腑,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重要条件。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肝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

(1)猪肝粥:猪肝50克,粳米100克,猪肝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能益气生血、养肝补虚,适用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肝炎者。

(2)胡萝卜猪肝粳米粥:猪肝100克,胡萝卜100克,粳米100克,胡萝卜、猪肝切碎,加粳米煮成稀粥服用。能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

5.勿久坐久视

不要长时间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如果觉得《养肝很重要 肝藏血 肝养好了才能血脉旺 养肝记住这5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