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1]王正公治疗便秘经验 [2]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3]姜春华三合一方治乙肝

[1]王正公治疗便秘经验 [2]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3]姜春华三合一方治乙肝

时间:2024-01-07 22:40:52

相关推荐

[1]王正公治疗便秘经验

01月14日星期二6:44

王正公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曾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王老认为,血虚肠燥便秘,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患者多体质弱,兼有肝肾阴亏、肝阳偏亢等脏腑同病的情况。治疗应抓住血虚肠燥这个主要原因,用养血润肠法解除便秘。大便通润,则食欲增进,睡眠好转,脾胃内营血和津液慢慢得到恢复。即所谓“腑以通为补”、“得谷则昌”的道理。王老常用养血润肠煎治疗血虚肠燥便秘,收效良好。

方药:生首乌、火麻仁各15克,生当归、生赤芍各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功效:养血润肠,增液通便。

主治:血虚肠燥引起的便秘,其特征是患者多具有血虚阴亏、津枯内热之证,如面色多苍白或潮红,或有眩晕、心悸、口干、烦躁不寐,脉多细数或细软,舌质多红而少津,大便3~4天甚则7~8天1次,粪便干硬难解。

方中生首乌味甘,性微温,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当归性温,味甘,是养血补血之要药;生赤芍味苦,性凉,有清热凉血之功效,能下气泻肝通顺血脉,与首乌、当归配伍有养血补血,下气活血的作用,相得益彰;火麻仁味甘、性平,能润燥滑肠,为常用之润下药。本方药少而精,配伍得当,侧重养血润燥,辅以下气活血通脉,收缓下之功,治本而见长效。

王老曾用此方加减治疗一便秘多年的女性患者,大便6~7天1次,粪便坚硬成粒,常需服泻药或灌肠方得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腹胀不适,出汗,口干,烦热,面色晦黄,属肝肾阴亏之证。方用养血润肠加减:生地、生首乌、火麻仁各l5克,生当归、生赤芍各9克,玄参、麦冬各l0克,丹皮、槐花各8克,党参12克。煎服月余(服药期间停用果导片等泻剂),大便通润,食欲增加,面色转华,精神体力好转。

[2]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

张海峰(1915~1988)我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生前曾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等职,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多年。

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一般表现为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服养阴清热药无效。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并酌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方药:黄芪20克,党参15克,柴胡12克,当归10克,升麻6克,焦白术、陈皮各5克,五味子、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助气升提。

主治:低热伴四肢无力、饮食乏味、大便软溏、口干思热饮、微恶寒、夜寐不安、舌红有暗蓝斑块、苔薄黄、脉虚细略数重按无力者。

黄芪配附子治慢性低血压

低血压临床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后者常需服中药治疗。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甚至晕厥,不耐劳累,畏寒,四肢不温,脉弱无力。中医辨证属气阳不足。张老多用黄芪附子为主药治疗,酌加人参、干姜、五味子、升麻、甘草等。

方药:黄芪30克,附子、五味子、白术各10克,干姜8克,升麻、炙甘草各6克,人参5克(另煎)。

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补气升阳,温阳救逆。

主治:慢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畏寒肢冷、消瘦、劳累时出冷汗、舌体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滑、脉弱者。(本刊资料库)

单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剑华主任中医师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遗尿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其发病与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并将遗尿分为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肝经郁热3型。

肾气不足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熟睡不容易醒,神萎智弱。

◇桑螵蛸6克,益智仁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乌药3克,益智仁6克。水煎取汁,睡前服,连服5剂。

◇益智仁10克,菟丝子12克,枸杞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桑螵蛸3克,山药30克,枸杞6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连服7剂。

◇枣皮3克,山药30克,金樱子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益智仁6克,金樱子10克,制附片3克(先煎1小时)。水煎取汁,分2次服。

◇露蜂房焙干研细末,每服3~5克,加入白糖少许,用白开水送服,每日3次。

◇猪膀胱1个,益智仁10克。将猪膀胱洗净,益智仁纳入其中,炖后服食。隔日1次,连服5次。

脾肺气虚睡中遗尿,常自汗出,少气懒言,食欲不振。

◇党参、炒白术各5克,益智仁3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山药30克,芡实20克,金樱子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枣皮6克,山药3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黄芪15克,山药30克,芡实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桑螵蛸3克,炒白术5克,芡实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肝经郁热睡中遗尿,尿量不多,气味腥臊,心情急躁。

◇栀子、益智仁各5克,白芍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龙胆草3克,白果仁、芡实各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黄柏3克,益智仁6克,山药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名医名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

[3]姜春华三合一方治乙肝

姜春华(1908~1992)中医内科学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擅治伤寒、温热、急慢性传染病,对哮喘、肾炎、心脏病等顽疾总结出不少有效方药。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长期不转阴,是邪正斗争的反复,二者时长时消,致病情反复缠绵,正胜则转阴,邪胜则转阳。先生认为,治疗时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治法包括3个方面,即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淤。于是,先生创出三合一方,专治乙肝。

本方由3类药物构成,故名三合一方。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姜春华先生将此3类药物拟订甲乙2方。

甲方:党参、全瓜蒌、羊蹄根、田基黄、鸡骨草、鲜茅根各15克,黄芪50克,五味子、黄柏、苍术、茯苓、赤芍、丹参各9克。此方益气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气虚湿滞者。

乙方:生地50克,仙灵脾、太子参、丹参、全瓜蒌各15克,菟丝子、五味子、赤芍、桃仁、当归、紫草、黄柏各9克。此方补肾活血解毒,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黄芪、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益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功能。生地、仙灵脾、菟丝子补肾。本方还有针对病毒的祛邪药物,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淤两方面。全瓜蒌在《海上集验方》、《普济方》中被认为能治黄疸,姜先生认为降低转氨酶有效。羊蹄根又称土大黄,能凉血止血,有抗真菌、抗病毒、治黄疸作用。黄柏清热燥湿。赤芍、丹参、桃仁、当归活血化淤,这是针对病邪入侵引起肝血郁滞而用。田基黄又称地耳草,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抗菌,药理证明能降谷丙转氨酶,治急慢性肝炎均有良效。鸡骨草,清热解毒,舒肝散淤,经临床证实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效。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本草经疏》认为能治五疸(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苍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湿健脾,祛邪兼扶正。

如果觉得《[1]王正公治疗便秘经验 [2]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3]姜春华三合一方治乙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