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吃荔枝必先了解的荔枝文化:离枝 荔枝和励志

吃荔枝必先了解的荔枝文化:离枝 荔枝和励志

时间:2020-10-13 20:50:29

相关推荐

凡水果皆以色味殊胜,唯荔枝以文独贵。

一个人可以没吃过荔枝,但是若连荔枝没听说过,那说明他可能九年义务教育没上全。

从汉武帝的扶荔宫,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张九龄的《荔枝赋》,到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不辞长作岭南人”,到当代的红线女一曲绝唱《荔枝颂》,杨朔的《荔枝蜜》、肖复兴《荔枝》……

自唐宋以下,文化名人留下的关于荔枝的诗词等作品数不胜数,在水果中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亦是浓重墨彩的一笔。

离枝:味稀而珍荔枝很有多别名,如离枝、离子、荔子、荔支、侧生、丹荔。

离枝是最早的名字。指荔枝果,果蒂牢固不好摘取,需连枝折摘,亦有保鲜的作用。因为荔枝果实离枝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

即使在航空物流和果蔬冷链发达的今天,荔枝的保鲜依然是令产地政府和果农头疼的一个难题。

从汉代开始荔枝就是中原王朝贡品,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可惜移植的荔枝树因水土不服而死。

从此,南海郡便十里一置,五里一堠进贡荔枝。在岭南一隅的荔枝,以贡品的珍稀之名进入中原主流文化圈。

《后汉书》还记载了以荔枝、龙眼赐匈奴单于母及诸阏氏的邦交历史。

唐代因张九龄的《荔枝赋》名满京城,掀起了一个进贡荔枝的小高潮,成为地方官邀宠的重要工具。

即使以“仁”著称的宋仁宗,也喜吃荔枝,曾经有一天想吃只是宫中贡品没有了,近侍说或可以买。仁宗担心今天买了来年地方必增加上供数量,流祸百姓,只好忍了。要知道北宋进贡荔枝数量有记载的最高峰是宣和于祥符七年“进八万三千四百颗”。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更是直接海船运输挂果的荔枝树进贡。

而历代名臣和帝王因荔枝进贡劝谏和纳谏故事更广为人知,甚至还跟倾国倾城的美人产生了联系。所以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脍炙人口的诗句,唐玄宗、杨贵妃和荔枝,成为后世很多文人的话题。

而杜甫、杜牧、白居易、薛陶、薛能、曹松、郑谷、欧阳修、文同、蔡襄、苏轼、苏辙、梅尧臣、曾巩、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王十朋、赵秉文、杨维桢、王世贞、李调元、黄景仁等等历代名家,写下了众多的荔枝传世诗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荔枝:形色而贵“果之美者,阙有荔枝”

——唐.张九龄《荔枝赋》

侧生之名源于左思在《蜀都赋》“旁挺龙木,侧生荔枝”。

过去荔枝因保鲜和物流问题无法远销,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近几十年才逐渐普及。密植普及之前,由于其独特高空压条繁殖(粤人称之为圈枝)栽培技术和修剪保养方式,每一颗荔枝树就是一个天然的盆景。

如你能在岭南地区荔枝产区呆上一季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根干有古拙之趣, 虬枝有峥嵘之态,叶有长青之姿,冠有圆融之境。又得南天日月之精华,占岭南山水气象,长生数百甚至千年依然开花结果。

逢春暖花开,点绛枝头吐新绿,灼灼若朝霞之映日,满树黄花凝甘露,离离若繁星之著天;

待夏日炎炎,万绿丛中点点红,冰肌如玉味甘美。

荣枯相间,花开果落之间,古淡与秀润同在,枯拙与生机并存,尽显天地生意盎然之美。

荔枝树极具传统文化意境之美,果实颜色是中国讨喜的红色,兼具优雅和知性“荔枝红”可浓可淡,在今天仍然是重要的装饰色彩,果肉晶莹剔透是玉色,味道脆甘香郁回味无穷。

荔枝树全身是宝,大树能遮阴乘凉,枯枝落叶做柴,果实能吃能卖,又能制作干果蜜饯,果壳果核能入药,死了根干便是上好的红木原料。

兼具美观和实用,荔枝简直就是大自然专门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所以荔枝备受来到岭南文人的喜爱,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笔下歌咏唱和的对象。东汉王逸的残篇《荔枝赋》称之为: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

岭南佳果中,龙眼(桂圆)与荔枝齐名,同样味道甘美的龙眼却因为果树生长较为高、直,果形朴实,所以认为是“凡果”。

励志:志弥而远今天的岭南尤其是珠三角,是全国最宜居和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但是古代却是遍布原始森林,瘴疠毒物满地的蛮夷之地。从战国时楚、秦开始,先人从中原南下岭南。他们并没有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而怨天尤人,反而锐意进取。两千年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改造植被,开荒种田,兴修水利,持续上千年的开发才把岭南地区变成了标准的华夏田园。

而荔枝则是这个轰轰烈烈的艰苦创业过程的见证者和标志性文化符号。

至今海南岛、雷州半岛北部湾的钦廉二府的山林中,还有很多野生的荔枝树种。野生荔枝树树干挺直,有的果形怪异,有的味道酸涩。

我们今天能吃到的三月红、妃子笑、黑叶、白糖罂、香荔、桂味、糯米糍、鸡嘴等荔枝品种,是从汉朝开始持续两千多年培育出来的。

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岭南先人流传着一个传统:定居村落或家中添丁就在房前屋后种荔枝。前者意味着生活安定下来扎根于此,后者意味着家族和血脉有了传承。

能生长千年不衰的荔枝树,寄托了祖先对子孙后人的美好愿望,成了文化和血脉传承的象征。

中国唯有孔子一人萌及子孙千年,岭南却有很多福佑后人千年的荔枝树。

岭南各地数百甚至千年的荔枝树目前没有确切统计,仅以广西钦州灵山县为例,拥有全国最老的1500年的香荔树,以及一个千年的唐朝荔枝园,全县800年以上古荔1500多颗,很多古荔树冠比篮球场还大,年结果数千斤。千百年来家族生计、祭祀、助学皆受益于古荔产出。

众多文化名人关于荔枝的作品,凡单纯赞美荔枝美味、美景和记载源流、品种的,一般不太为人所知。凡传世名篇,必是借荔枝咏志,或针砭时弊之作。

如今天成为众多商家广告词的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读来犹让人动容,只是作者原意是讽刺和批判。

古代来到岭南的文化名人,多是官场失意被贬谪而来。借岭南美味的荔枝寄寓失意的感慨,自我排解的阔达,同时表达身处边远蛮荒,犹心怀天下的衷肠。

如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的苏东坡,在落魄之中开启海南文教,终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而自得。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咏荔枝》明.丘浚

起于布衣官至三公的明朝一代文宗丘浚的《咏荔枝》,一咏三叹,道出荔枝天然之美,寄托了对岭南故土风物的思念,又表达了对自己出身和品行的自信。

满满的励志之作。

荔枝文化当代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物流的发达,荔枝由过去的珍稀水果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消费得起的普通水果。

岭南各地荔枝产区举办荔枝节,唱的是经济戏。然而已经很少人知道,荔枝之美,在味道之外,在文化之中。

岭南的古荔依然年年开花结果,时代却赋予了历久弥新的荔枝文化更丰富的内涵。

1、离枝因国力而愈珍

如果说传统冷链是让妃子笑等便宜的低端品种开始销售到全国,这五年来,顺丰为代表的物流,经过长达两三年测试、调整和优化,从产地采摘、包装、陆运、空运、分发、配送一条龙服务,实现了24小时达和48小时达,最大限度保住了荔枝的鲜味。让桂味、古荔等高端荔枝品种通过这条专门的物流链,直达飞入大江南北塞外大漠普通百姓家。一件荔枝快递费往往高于产地价格,却最大限度保住了离枝的新鲜。这背后是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

今天荔枝的绿色生产、有机生产技术早已成熟,出口量却跟产量增长不成正比,并不是检测标准问题,而是国外没有专门的物流链对接,导致即使有喜欢荔枝传统的日韩地区,荔枝依然是小众的高端水果。

离枝的味道不再珍稀,却因为国力提升,独一无二的专属物流链,普惠到千家万户。

2、荔枝因精工而愈贵

由于历史原因,加上老广的饕餮们向来是好吃的东西先自己消化的原因,岭南以北的人基本不了解对荔枝品种、年份的细分和价格区别。而近年越南、泰国的便宜荔枝品种涌进中国,更让人迷糊。

越好吃的荔枝越娇贵难伺候。高端荔枝品种在规模化种植后,在产量控制、大小年控制,修剪和保养、果肉的甜度和脆感,优果率(小核或无核)上,管理技术难度和劳作的精细度超过了传统散植荔枝树,更超过摆弄盆景。所以果农一般只有高低搭配,早中晚熟搭配才能确保一定的经济效益。仗着气候、土地和人力成本优势,只会粗放管理的东南亚地区送他们树种,也很难玩转高端优质荔枝的生产。

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在荔枝的传统形色之美中,赋以更多的工匠精神,丰富了其内涵。

3、励志进取传承不变

近代的风起云涌中国,从“正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广东编译《四洲志》,魏源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岭南地区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开全国先河向工业文明迈进,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成为世界工厂,再到今天如火如荼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东盟自贸区向世界巅峰发起冲击,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励志进取精神,一直在薪火相传。

就好像那些扎下根就千百年屹立不倒的荔枝树一样,不管风吹日晒雨淋,依然年复一年的泽被今人。

如果觉得《吃荔枝必先了解的荔枝文化:离枝 荔枝和励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