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渐不可长!关于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的管理 你必须知道这2件事

渐不可长!关于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的管理 你必须知道这2件事

时间:2020-11-16 18:04:27

相关推荐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定义为HBV DNA持续或间歇大于检测下限但小于2,000 IU/mL。近期发表的一些数据显示,即使接受一线HBV抗病毒药物治疗,仍有20%~37.9%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处于LLV。

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改进,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其检测下限可达到20 IU/mL[1],有助于早期发现处于LLV的患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LLV不仅与病毒学突破、耐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等临床危害有关,在肝硬化或HCC等特殊人群中影响尤为明显。本文作为吉智医所推出的“乙肝低病毒血症”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我们将一起对CHB患者出现低病毒血症后的相关管理进行讨论。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TDF)治疗出现LLV时,该如何处理?是换用另一个抗病毒药物,还是联合另一个抗病毒药物?调整方案的时机在哪里?相较于继续使用原本的治疗方案,病毒学抑制率可以提高多少?对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临床医生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设计良好的、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回顾了一些近期发表的研究数据,或许可以给广大临床医生们一些启示。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说起,一起探讨LLV的管理。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者,可调整治疗方案

“强效、高耐药屏障”一直是各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4]推荐的用药原则。药物的选择也影响着LLV患者的管理。对于经治患者而言,正在应用非一线药物治疗的建议及时更换为一线药物;如果是应用一线药物应答不佳患者,可调整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方案,换用其他一线药物或两种一线药物联合使用[5]。对于,正在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而发生LLV的患者,或可参考这一治疗策略。今年4月日本九州大学Eiichi Ogawa教授最新发表了一篇有关TAF转换治疗的研究[6]发现,ETV治疗或NAs联合治疗出现LLV(HBV DNA 20-2,000IU/mL)的患者,转换为TAF治疗48周后几乎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完全病毒学抑制(HBV DNA<20IU/mL)。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313例慢乙肝患者,其中191例接受ETV治疗和122例接受基于阿德福韦酯(ADV)或替诺福韦(TDF)的NAs联合治疗至少2年。研究旨在评估患者在转换TAF治疗后48周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TAF治疗后患者的HBV DNA抑制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病毒的抑制程度更强。尤其在ETV组,第48周的HBV DNA抑制率显着增加,从75.9%增至96.9%(P <0.001)。

转换为TAF治疗后HBV DNA抑制率变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34例患者接受ETV治疗至少2年仍处于LLV(HBV DNA为20-2,000IU/mL),在转换TAF单药治疗48周后,97.1%(33/34)的患者都达到了完全病毒学抑制。9例接受联合治疗至少2年的患者仍处于LLV,在转换为TAF后,77.8%(7/9)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病毒学抑制。提示慢性乙型肝炎LLV患者,换用TAF可能提高其病毒学应答。另一项来自台湾[7]的研究,也对未获得完全病毒学抑制(定义为治疗52周后HBV DNA大于20IU/mL以及筛查前6个月和筛查时HBV DNA大于20IU/mL)且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患者转换为TAF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纳入了34名经ETV、TDF、或其他NAs治疗至少1年,HBV DNA仍可测(HBV DNA大于20IU/mL),且合并进展期肝纤维化的CHB患者。结果显示,在转换TAF后24周即有50%的患者获得了病毒学应答。提示,进展期肝纤维化且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换用TAF安全有效。以上两个研究提示我们,对于既往接受NA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如果其HBV DNA抑制水平还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可考虑转换为TAF进行治疗。那么对于联合另一种抗病毒药物是否也可以提高疗效呢?从既往的临床经验来看,可能是一个策略。我们期待会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来验证这一策略。除了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时,要及时调整NAs治疗方案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LLV患者的治疗应答呢?服药方式、依从性影响治疗应答

当然,对于经治的LLV患者而言,患者依从性差也是LLV的潜在风险因素[8]。包括用药剂量、服药方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病中心的一项研究[9],就探讨了服药方式对ETV或TDF单药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研究纳入了518名经ETV或TDF单药治疗的CHB患者。分析显示,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最佳服药方式(ETV需空腹服用且餐前、餐后至少间隔2小时;TDF与食物一起服用)的调整组,HBV DNA不可测(HBV DNA 小于100IU/mL)的比例更高,达到78.9%(P<0.001),未调整服药方法组仅为31.6%。研究证明,未采用最佳服药方法是部分应答的独立风险因子,部分应答患者应遵循最佳服药方法可显着提高疗效。说完了服药方式,我们再来看看依从性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日本东京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0],就对ETV转换为TAF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满意度进了探讨。研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了使用ETV(114例)治疗患者和TAF(35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从ETV转换为TAF的患者(15例)转换前和转换后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发现,TAF组的药物满意度(0-10,喜欢-不喜欢)更高(P=0.01)。从ETV转到TAF的患者中,药物依从性也更高(P=0.04),同样地,转换后药物的满意度也从4.53±3.2显着提高至1.27±2.4 (P=0.008)。

根据“忘记吃药的频率”对坚持情况进行评估如下:1、从不;2、每2-3个月一次;3、每2个月一次;4、每1个月一次;5、至少一次一周

作者认为从 ETV 转换为 TAF 可显着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满意度。对LLV患者的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更多的可靠的数据来指导临床工作。就现有的一些证据,我们建议要注意以下三点,即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采用最佳的服药方式以及让患者有更好的服药依从性。低病毒血症这一概念,临床医生并不陌生。然而,在目前慢乙肝首选一线抗病毒药物(包括TAF、ETV、TDF)的时代,在管理CHB患者时仍应该保持警惕,持续定期进行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早发现、早处理,让更多的患者从LLV转变为完全病毒学应答,以进一步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病、HCC风险。至此,吉智医所推出的“乙肝低病毒血症”系列已经到达尾声,诚挚地希望这一列文章能让更多的医生朋友们关注LLV,防微杜渐,让更多的CHB患者真实获益。

参考文献:

[1]Huang Y J , Yang S S , Yeh H Z , et al. Association of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entecavir-treated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 PLoS ONE, , 14(8).

[2]王贵强,段钟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J].肝脏, , 24(12): 1335-1356.

[3]Terrault N A, Lok A S F, McMahon B J,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hepatitis B guidance[J]. Hepatology, , 67(4): 1560-1599.

[4]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Journal of hepatology, , 67(2): 370-398.

[5]窦晓光,万谟彬.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35(6):1212-1214.

[6]Ogawa E, Nomura H, Nakamuta M, et al. Tenofovir alafenamide after switching from entecavir or nucleos (t) ide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Liver International, .

[7]Ming-Lung Yu, et al.Tenofovir Alafenamid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dvanced Fibrosis and Partial Virologic Responses to oral nucleos(t)ide analogues (ESTAB) – An Interim Report.APASL.1017.

[8]Shin J W, Jung S W, Lee S B, et al. Medication nonadherence increa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irrhotic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tecavir[J].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113(8): 998-1008.

[9]Tao Y C, Wang M L, Zhang D M, et al. Optimal drug administration manner would rescue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entecavir or tenofovir treatment[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

[10]Tamaki N, Kurosaki M, Nakanishi H, et al. Comparison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entecavir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therapy in chronic hepatitis B[J].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

更多肝病专业知识

如果觉得《渐不可长!关于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的管理 你必须知道这2件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