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甲肝病毒小知识

甲肝病毒小知识

时间:2018-09-08 01:48:03

相关推荐

甲型肝炎病毒

甲肝病毒是什么?

甲型肝炎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它的生物学性状有何特点?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人们是怎么感染甲肝的?

甲型肝炎与安全用水不足、卫生条件差和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紧密相关。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经食物传播: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产品(牡蛎、毛蚶、蛤类、蟹等)、蔬菜、水果;甲肝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用手准备冷盘、生菜;用含甲肝病毒的水清洗生食的菜肴等,均可引起甲肝传播。◎经水传播: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尤其在雨季的暴雨冲刷后,粪便溢出粪池污染水源,易引起甲肝传播。◎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方,通过患者被粪便污染的手、用具、餐具、玩具、衣服等,可直接和间接经口传播。◎其他途径:苍蝇、蟑螂机械地携带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也可引起甲肝传播。因此要把好“入口”关,保证水源或食物卫生很重要,做好个人防护。1、饭前便后要洗手;2、不吃未煮熟的食物;3、不喝生水;4、不吃生蔬菜和未洗净的瓜

如何确定是否患上甲肝?

1、微生物学诊断: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肝脏示意图以HAV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抗HAVLgM具有出现早、短期达高峰与消失快的特点,故它测得是甲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标志。抗HAVLgG的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检查。

2、病毒快速诊断:过去一般采用抗原和抗体免疫学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凝试验来检测甲型肝炎病毒。然而,近年来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第三代免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试验( RIA)和酶免疫试验(EIA)已取代了上述方法。这些技术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抗。

3、血清学诊断:采用检测发病急性期血清中的抗甲型肝炎病毒的IgM可诊断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该抗体在发病后几周内达到峰值,然后急剧下降。发病后5个月,50%的患者抗甲型肝炎病毒的IgM,暂为阴性

4、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部分基因已被克隆,由这些基因组制备的cDNA探针可通过cDNA - RNA杂交方法用于测定甲型肝炎病毒的RNA。用放射免疫试验和分子杂交方法可从试验性感染绢毛猴和恢复期粪便标本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和抗甲型肝炎病毒的IgA。另外,用RT - PCR方法可检测甲型肝炎病毒的核酸。

它有何表现?

甲肝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亚临床型和急性淤胆型,其中急性淤胆型是急性黄疸型的特殊性,是由于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受损。甲肝病毒散发时以小儿为最多,甲肝的潜伏期短,平均为30天。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消化不良等。一旦甲肝出现黄疸,出发症状开始明显减轻,胃纳好转,肝大有肿痛,部分病例有脾大,血清胆红素在病后1-2周内为最高,黄疸可持续2-6周,约1个月左右即消退,转氨酶恢复较快。淤胆型特点为肝内胆汁淤积性炎症持续较久,消化道炎症轻,肝实质损害表现不明显,多数患者有皮肤瘙痒或者粪便变浅症状。隐性感染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怎么预防甲肝病毒?

1.隔离病人:注意对其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的隔离期限不少于30天,对幼儿机构的病人应隔离40天。在流行地区,对病人及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般要观察4~6周。在家庭隔离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病人使用过的东西要认真地进行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品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 HAV 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甲型肝炎患者的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学、百度百科、中国疾控动态

如果觉得《甲肝病毒小知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