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濮阳人快看!这几句濮阳话 不是濮阳人看不懂!

濮阳人快看!这几句濮阳话 不是濮阳人看不懂!

时间:2023-09-02 19:11:38

相关推荐

还有网友列出了常用了比较有特点的濮阳话

门头——前额 耳啕——耳朵 嘴片子——嘴唇

格拉崩——脖子 格照窝——腋窝 格拉拜子——膝盖

脊娘骨——后背 肚肚腰子——肚脐眼 月门地儿——月亮

嘎嘎——月亮 也地儿——太阳光 年下——春节

扁食——饺子 当门——房子正堂 门嵌子——门口台阶

灶户窝——厨房 当堰子——院子 地把子——扫帚

清起来——早上 吃清饭儿——上午 吃晌饭儿——下午

晌午头——中午 黑家——晚上 傍黑儿——傍晚

天西——傍晚 恒恒——夜里 基门儿——今天

也儿嘞——昨天 欠儿嘞——前天 赶明儿——明天

过明儿——后天 基年——今年 过年——明年

年时——去年 霉啥——以前 老霉啥——更早以前

将吧将——刚刚好 般乏——同时,一块儿 多能——什么时候

小小得儿——小男孩 小闺女儿——小女孩 老嬷嬷——老太太

蝎虎子——壁虎 蛇伏蠊子——蜥蜴 呼啦蝶——蝴蝶

扑啦蛾子——飞蛾 嘟了子——蝉 嘟拉龟——蝉的幼虫

长虫——蛇 坏富狼子——黄鼠狼 蜗老牛子——蜗牛

壳泡——河蚌 河蟆——青蛙 疥河蟆——蟾蜍

面面瓠子——蝙蝠 千千木子——啄木鸟 麻嘎子——喜鹊

小小虫——麻雀 咕咕虫——布谷鸟 板螳——田鼠 骚虎蛋子——公羊 汗褂子——上衣 茅子——厕所 解手——上厕所 利撒——利索 藏麻跟儿——捉迷藏

壶下——喝完酒壶里的为止(喝酒时的言语)

盅下——喝完这一杯为止(喝酒时的言语)

罗生——花生 长果——花生 七七菜——蒲公英

不咋——差不多 喝汤——吃晚饭 谷基着——蹲着

歪会儿——躺一会儿 觉门子——感觉 革焉——(植物)蔫了

七饭——吃饭 抓了你——你怎么了 扁食——水饺

书——念(须) 树——念(福) 笔——念(北)

雪——说 叔叔——念(fufu) 水——念(匪)

睡觉——(匪觉) 呀个肉西——昨天旁晚 格拉拜得——膝盖

洋车得——自行车 洛吨——留下来 毛克子——硬币

见天——天天 使里慌——累 突撸下来——掉下来

骨堆着——蹲着 布住——抱住 泼——豁

格应——痒痒 布带儿——衣服兜 二半吊 ——二百五

带样儿——夸张 空壳漏——啥都没有 不用咋——没事

毛家——没有 股堆股堆——挪挪 枯楚葛奄——枯萎

小蝌蚪——河马戈斗(音译) 老末——最后 嗑衬——恶心

喜欢——带见 老鳖一――吝啬 拉倒——算了

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给你总结分析一下濮阳话,让你更多的了解我们濮阳方言,了解我们濮阳!

现在课程开始:

濮阳方言特点

濮阳在六千年前是颛顼故都,在2400年前是卫国国都,孔子和孟子都曾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推行"雅言"。濮阳方言是古代濮阳方言的传承和发展。现代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同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宋朝的《广韵》以及元朝的《中原音韵》、明朝的《洪武正韵》,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推广普通话,濮阳方言逐步向普通话靠拢。在河南省方言区划中,濮阳方言属于郑汴片。

濮阳方言同普通话相比大同小异。相同点最多的是词汇和语法,在语音系统方面,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相比,区别最大的是声调。濮阳方言没有入声。

1988年,濮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全市先后组建由108人组成的推广普通话研究会和由70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组成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队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上实现教学语言使用普通话。银行、宾馆、饭店等窗口行业的职工,普遍将普通话变成服务语言。中原油田社区居民的日常用语也都是普通话。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冲击了古老的方言,改变了濮阳市的语言面貌。1997年和1998年,濮阳市政府先后被评为全省和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濮阳市被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列为河南省推广普通话达标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濮阳市使用普通话的人数还不到10%,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广大农村)仍在使用古老的方言。

濮阳方言片区

1958年,河南省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曾将濮阳划为河南十大方言片区之一。

现在的濮阳方言片区,包括濮阳、清丰、南乐、范县、台前五县及濮阳市区一区。在这个方言片区内,从语音方面说,声调相同(调值、调类相同,没有入声),但声母和韵母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根据这两方面的差异,可以把濮阳方言片分为两个小片和11个方言点。

濮阳方言语音分析

濮阳方言片共有28个声母、69个韵母、4个调类、760个音节。其中有369个音节与普通话相同,391个音节特殊,构成濮阳方言片的语音系统。

一、声母

濮阳方言片共有28个声母。其中与普通话完全或基本相同、且在濮阳方言中广泛通用的声母有21个,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等;普通话中没有、而濮阳方言片中特有的声母有7个,包括[]、[]、[t∫]、[t∫]、[∫]、[]、[z](方括号中为国际音标。

二、韵母

濮阳方言片共有韵母69个,其中东片区有韵母39个,西片区有韵母42个。东片区和西片区相同的韵母有10个,不同的有7个。其中只在西片区出现而东片区不出现的韵母有24个;只在东片区出现,而西片区不出现的韵母有26个。

三、声调

濮阳方言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声调方面完成"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历史转变。当代濮阳方言片的声调是四个调类,没有入声。与普通话相比,调类相同,调值不同。濮阳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除入声外,一般比较严整。

四、音节

濮阳方言片的音节较多,如果不带声调,大约有760多个。

五、濮阳方言片的音变现象

濮阳方言片的音变,主要包括轻声、儿化、变调、合音和语气词音变等。

(一)轻声

濮阳话的每一个字音都有一定的声调。例如"子",在濮阳话中是上声,调值为55,又高又平,读作"zī"。可是在"桌子"、"裙子"、"椅子"、"杌子"这些词语中,"子"就读得又轻又短了,可记音为"zi",这就是轻声。

在普通话中读轻声的音节,在濮阳方言片也大多读轻声,只是音高略有差别。比如阳平声后的轻声,有时读得较重,成了降升调,同时影响前一字的音高,使其调值由42变为45。

濮阳方言片轻声字举例:

粮食liāng·∫ǐ 石榴 ∫ī·liǔ 商量∫iáng·liang 窗户 chuá ng·hu

阔气kuò·qi 明白mìng·bê 柴火chāi·ǒ 包袱báo·fu

萝卜luō·bǔ 葡萄pū·tao 玻璃bó·li 耳朵ēr·dou

哥哥gē·gě 走吧 zōu·ba 我咧Wō·lê 好哇hāo·wa

说着∫üé·zhuo 跑啦pāo·la 我们Wō·men 去过qǔ·guo

石头∫ī·tou 一个yī·ge 家咧jiá·lê 地下dì·xia

外边wài·bian 墙上ciāng·∫iang 回来huì·lai 打下 dā·xia

干起来gàn·qi·lai 走出去Zōu·f∫ü·qu 看看kǎn·kǎn 写写siè·sie

读读dù·du 奶奶nāi·nai 请我cìng·wo 找你zhào·ni

(二)儿化

濮阳方言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儿化音。比如"花儿"濮阳话读作huAr,其中"Ar"是央元音A加上卷舌动作,而普通话读作huār,与"撒欢儿"的"欢儿"同音,其中的"ar"是前元音a加上卷舌动作。再如"电影儿",普通话读作diànyir,其中的"r"是鼻化元音,而濮阳大部分人却读作diǎnyēr,其中的"影儿"(即yēr)中元音没有鼻化。

濮阳方言片儿化词语记音举例:

号码儿hǎomār 花儿huár 粉末儿fēnmór 书桌儿∫ǘzhuór

草帽儿cāomǎor 麦苗儿mêmiàor 唱歌儿t∫iǎnggér 眼珠儿yānt∫ǘr

小猴儿siāohò ur 打球儿dāqiùr 盖儿gǎr 一块儿yíkuǎr。

刀背儿dáoběr 味儿wěr 心眼儿sínyār 弯儿wár

花园儿huáyüàr 窍门儿qiǎomèr 瓜秧儿guáyár 帮忙儿bángmàr

电影儿diěnyēr 玩艺儿wānyiěr 毛驴儿màolüè 词儿cèr

事儿shěr 麦穗儿mêsuěr 干劲儿gǎnjiěr 飞轮儿fíluèr

(三)变调

如"打水"单念时,"打"读dā,高平调,"水"读shUī,也是高平调,合念时,便成了dàshuī,其中的"打"变成了降调,濮阳人听起来好象是"达水"。

如:

家东jiádóng 挖河wáhé 泼水póshuī 交税jiáoshuǐ

河东hèdóng 城墙t∫ìngciàng 来水làishuī 平地pīngdǐ

赶车gānt∫ié 好人hāorèn 打水dàshuī 肯干kēngǎn

卖花mǎihuá 二簧ěrhuàng 电影diǎnyīng 放大fángdǎ

(四)合音音变

除"儿化"外,濮阳方音还存在其他一些合音现象。如"没有"这个词,在濮阳方言片中,就有máo、móu、miú、niú等合音,本志一律写作"有?。

你口nīzuà,"你作啥",其中zuà是"作啥"的合音。

你口nīqiài,"你起来",其中qiài是"起来"的合音。

口nià"人家"的合音。(濮阳、清丰口语)

亚 yà"人家"的合音。(南乐口语)

伊儿俩yǐrliā"爷儿俩"。其中"yǐr"是"爷儿"的合音。

定们儿dìngmer"弟兄们",其中"dìng"是"弟兄"的合音。

一约yüò,"一个"的合音。

三所sánshuō,"三十个",其中"shuō"是十个的合音。

屋溜wúliū"屋子里头",其中liū是"里头"的合音。

(五)语气词音变

濮阳方言的语气助词有:"啊、咧、喽、哟、吧、呀、哇、耶"等,他们经常发生音变,但读什么音,要受语言环境和语法关系的制约。

啊、呀、哇、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助词"啊",其音变情况与普通话相同。

(六)濮阳语音发展

濮阳语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特别是普通话推广以及中原油田的开发,使濮阳方音受到时代潮流的冲击,逐渐发生变化。

20世纪70年代前,濮阳各县有线广播站使用三级普通话广播,一般人很少使用普通话。各类学校虽也在推广普通话,但收效甚微。进入80年代后,石油钻井工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濮阳,给濮阳带来了崭新的语言面貌。从石油矿区到石油职工生活区、油田所属各类学校、各级机关,人们大多使用普通话。1982年后,濮阳市各类学校推广普通话。

广播、电影及电视的普及,也极大地影响着濮阳的语言面貌。2000年会说普通话并坚持使用的人已占濮阳居民的百分之五左右。

濮阳音系也处在渐变的趋势中。从声母方面说,平翘不分,平翘混用的现象正逐渐消失,越来越接近普通话。就地区而论,越往北越靠近北京音系。比如"织、吃、湿"三个字,濮南点读jí、qí、xí,台东、台中点读zí、cí、sí,濮北、夹河套、元村点读t∫í、t∫í、∫í,而范县、王什、梁村及南乐北部各点却读成zhí、chí、shí,读法同普通话一样。就年龄而论,老年人读的织、吃、湿,是方言读音,而年轻人大多读普通话声母。其次,范县及台前方言中,将"书、梳、鼠、树、熟、说、刷、摔、水、税"等字的声母读作f,除中老年人口现在仍然这样读外,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读sh的越来越多,发音越来越规范。

从韵母方面看,濮阳方言的韵母üo、iai、ê、以及鼻化元音韵母,使用人数也逐年减少,尤其在市区及县城。

濮阳方言词汇特点

一、方言词汇特点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濮阳方言历史悠久,词汇十分丰富,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词量大,表义能力强。

濮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它的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除拥有普通话的全部词汇外,还拥有一些普通话所没有,而濮阳方言特有的词语。例如:

"徐顾"(sǖgǔ)--曾经看见过,有印象。"刺闹"(cì·nao)--皮肤被刺痒,很不舒服。

"拾翻"(∫í·fan)--翻腾东西。"克囊"(kê·nang)--使人厌烦。

"使抠"(shīkòu)--使性子(多指女人小孩)。"锯虑"(jū·lü)--用刀或锯反复切割。

(二)同物异名

同一样事物,在濮阳方言内部也有不同命名法,即同物异名现象。比如耧农家肥或耧地所用的一种三齿铁制农具,就有"粪钩子"、"粪爬"、"大抓钩"、"三齿镢"等不同名称。再如"鸭子",濮阳许多地方又叫"扁嘴"、 "呱呱儿";又如"鸽子",濮阳叫"布鸽"(bū·ge),南乐叫"云鸡儿"(yùnjír),清丰叫"鸽得"(gé·dê);"晚上",濮阳、清丰、南乐说"后晌"(hòu·∫iang或hòu·shang),范县说"后杭"(hòu.hā),台前说"黑了"(héilāc),"哼杭"(hèng·hā),台东说"哄杭"(hòng·hā),濮阳县东区有几个乡也说成"哼杭"(hèng·hang)或"哼哼"(hèng·heng)等。

(三)有音无字

濮阳方言片中有不少词语有音无字,比如在上节的音节表中,就有56个无字音节。

(四)形容词多变

普通话中的形容词,濮阳话中均有。濮阳方言中还有一种特殊格式的形容词。如:

黄块块咧(huàng kuái kuāi·lê,很黄,黄得难看)。粗根根咧(cúgēn gēn·lê,很粗很粗)。红丢丢儿热(hòng diúr diūr·rê,红得可爱)。大闷闷儿热(dǎ ménr·mēnr·rê,大得喜人)。

(五)拟声词生动形象

濮阳方言中的拟声词,数量多且生动形象,使人听了如闻其声。如:

"骨抓骨抓"(gú·zhua gú·zhua,嚼脆、硬东西的声音)。

"骨奶骨奶"(gú·nai gú·nai,小儿吃奶的细微声音)。

"骨嗫骨嗫"(gú·nie gú·nie,同上,不过声音更小)。

"呼囔呼囔"(hú·nang hú·nang,边吃东西边喘气的声音)。

"骨越骨越"(gú·yue gú·yue,老人吃东西的样子及声音)。

(六)有特殊的词缀--"得"(de)

普通话中的名词词缀"一子",在濮阳方言中,大多读作"一得"(·dê),也有的读作"一得"(·de),只有范县、台县及濮阳县城关读"一子"(zi)。比如:

筐得(kuáng·dê)孩得(hāi·dê)肚得(dù·dê)--濮阳县乡下,清丰全县,南乐全县。

筐得(kuáng·de)孩得(hāi·de)肚得(dù·de)--南乐县北部。

筐子(kuáng·zi)或kuā·zi孩子(hāi·zi)肚得(dù·zi)--范县、台前、濮阳县城关。

这些濮阳方言你认识几个?

还有一个和方言有关的故事:

方言作为我们先民创造的古老语言,许多乍一听觉得土气 ,仔细一想却是很科学有趣的。

濮阳将用筷子夹菜叫“叨”。据传,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到中国访问,当时的国家姓赵的主要领导人宴请他时说:“里根儿,叨,叨。”里根问翻译“叨”是什么意思?翻译说这是我们领导的家乡话,“请”的意思。宴请结束告别时,里根礼请赵先走,就将手往前一伸对赵说:“叨”,搞得赵一愣神,随后二人哈哈大笑,握手而别。成就了一片外交花絮。其实,“叨”是一个古语,它的意思一是谦词,表示被恩赐,承受,如“叨教”、“叨赐”等;二是饕餮。合并起来的意思为菜蔬是自然对人的恩赐,我们食用它们是一种饕餮。当弄清这种含义后,还能对这一方言嘲笑起来吗?恐怕大该肃然一敬。

据说,一个濮阳老乡在北京想买点苹果去串门,相中了一个小摊上的卖价却相不中苹果,就对卖主讲:“你这苹果咋恁疙蔫那?”卖主听不明白,回问:“什么叫疙蔫?”老乡解释说:“就是枯搐哇。”卖主还是一头雾水:“什么是枯搐?”老乡又解释说:“就是不展油啊!”这个故事曾经广为流传,许多人将此作为濮阳人语言土气的一个证明。可是细想一想,要用其他话该怎么讲呢?恐怕一下子还真难以表达恰切。其实,在辞典里还真有“疙蔫”、“ 枯搐”这两个词,表达意思非常简练准确,只不过其他地方不用罢了。

冬至濮阳部分地区方言称“冬下”,意思是冬天到这天达到了峰值开始下行了。这种叫法还真科学。从天文节气上讲,这天太阳对地球直射的南移到了终点——南回归线,开始北移“要回头了”,我们所在的北半球地区白昼时间逐日增加,得到的太阳照射逐日增加,民间妇女做针线活俗说的“吃过冬下饭,一天长一线”,就是对这一景况的感觉。但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寒冷的峰值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惯性,正如汽车速度达到最高点后就是不加油也会将最高速保持一段距离一样,一年的最冷时间常常要保持一个月左右,这是“三九”寒天的来由。冬至指的就是“三九”最冷时刻的到来之日。冬至和冬下互为表里,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冬天天文科学现象。“冬下小年下”,在这个节日里要和春节一样吃饺子。饺子,濮阳好多地方称之为“扁食”,这是和其他地方的圆食说法如汤圆、元宵相对而言的叫法。饺子说法来自唐朝,当时流行银币,将其称为角子。角是二十八宿苍龙七宿的第一宿,在古代传说中代表天门。将银币称为角子是说用它可以进入天界。可见将钱看得最重,最迷恋钱功能的人自开始就是掌管造钱的统治者。在角子中,最重量级的是元宝。而扁食就形同元宝样的角子,于是取谐音将扁食改称了饺子。

1997年,我曾接待一位研究方言的河南大学教授来濮阳考察,在进餐时他听到服务员讲“筷得”、“椅得”时笑对我讲:“你们这个地方说东西什么都带‘得’,也真土了点儿。”我听了顿起调侃之意,就问他说:“那应该叫什么?”他说:“叫筷子椅子呀!”我说:“在这里,‘子’字有什么意思?”他一时语塞反问道:“你们的‘得’有什么意思?”我说:“舒服哇。以前老百姓穷,缺吃少穿,缺东少西。有了,该用的用上了,想吃的吃到了,就觉得舒服。这就产生了筷得、椅得、桌得、斧得、铲得、剪得、屋得、院得、车得、筐得、草垫得、锅盖得、蒜臼得、帽得、袜得、围脖得、包得、饺得、面条得、磁盆得、竹篓得、尿罐得等等。”于是全场轰然大乐。那顿饭从始至终“得”声不绝,吃得非常愉快。

最后看看网友总结的濮阳话特点

相声大师侯宝林早年有一段相声,谈到各地方言,说最省事的是河南话,凡事只用一个字表达。“谁?”“我”“咋?”“尿!”引得大江南北多少笑声。

一则幽默短信广为传播,“树上磆堆着俩鸟,卓鸟对挪鸟说:‘你往边其磆堆磆堆,我快掉些去咧。’挪鸟对桌鸟说:‘亩牛事,你掉泻去我就布住你。’”河南人看了这个短信都能哈哈一乐,而外地人看了可能就一头雾水。

我们濮阳市土地面积4266平方公里,总人口340万,虽然地方不算太大,人口不算太多,但濮阳话作为河南话的一种,各处也有着不小的差别。今天,大濮网小编带大家雪雪濮阳话!

濮阳话中的常用语

1、俺作为第一人称,“俺”和“我”在濮阳话中并用。“我”相当于英语中的主格“I”,“俺”相当于英语中的物主代词“MY”,比如“俺爹俺娘”,但有时候“我”和“俺”也混用。濮阳话第一人称与普通话有异,但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就没有区别了。

2、得濮阳县很多地方以及附近山东东明很多群众,在很多说名词后缀“子”的地方发“得de”音,比如“孩子、裤子、车子”。但也有例外,如“儿子”后边的“子”也和普通话一样发“zi”音,也可以直接说“儿”。濮阳县老城的群众这里一般和普通话发音一致。

3、清到、晌午、绕西、略黑、后晌都表示时间,分别是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和晚上的意思。“绕西”听起来象“肉西”,理解起来并不难,下午的时候太阳也到西面了。

4、吃濮阳话发“器”音,开封市杞县有些地方读“刺”,还有地方读“掐”,各有情趣。

5、绕地、月明地分别表示太阳和月亮,感觉非常传神。

6、前亚个、亚个、今个、明个、过明分别表示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明个”有时候用一个字“明”,带有明显的耳化韵。

7、冇或冇家指的是“没有”,“冇”读“mao”。“有”缺两横就是没有,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8、恁音“nen”,,意为程度副词“那么”,这个词河南很多地方在说。比如“你咋恁孬啊”就是“你怎么那么坏”的意思。但在濮阳话里面有时候“恁”也作“你的”解,比如“恁娘”就是“你的母亲”的意思。

9、那顶“那顶”是濮阳话中最奇妙的代词,可替代其他任何词语。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有个爱说“那顶”的看瓜人,见一偷瓜贼,规劝他不要偷了,否则要告诉队长,他是这样说的,“那顶,你别那顶了,你要再那顶,我就那顶了那顶!”有些地方方言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开封市兰考一带的“那哄”。

10、闺妮就是“闺女、女儿”的意思。对别人说自己女儿的时候一般用“闺女”,而直接唤自己女儿多用“妮儿”,显得更亲切一些。

11、盖的、铺的“盖的(di)”意思是“被子”,很形象,因为被子就是用来“盖的”。“铺的”或“铺底”意思是“褥子”,也很形象。

12、兄你意为“弟弟”,比如“三兄你”就是“三弟”。

13、喝汤“喝汤”如果在傍晚说话使用就是指“吃晚饭”的意思,濮阳人有早饭和晚饭喝稀饭的习惯,估计与此有关。

14、弄啥“弄啥”是“干什么”的意思。在这里“啥”发“夏xia”音。比如生气的时候说,“你到底想弄啥?!”

15、吭气是“说话”或“出声”的意思,如“你咋不吭气了?”就是说“你为什么不说话了?”

16、叫电话有些年长的濮阳人管“打电话”说“叫电话”。比如,“给你二哥叫个电话吧。”

17、嗷就是“大声叫”的意思,比如,“别嗷了,小孩瞌睡了。”

18、扁嘴指的就是“鸭子”,鸭子的嘴巴是扁的,就叫“扁嘴”。不知道“鸡”为什么没叫“尖嘴”。

19、年下意思指“春节”,我们小时候老盼望过年下家长给买新衣。

20、末底了意思是“最后”,比如,“到末底了他还是没当上村长。”

信息由掌上濮阳新濮阳编辑发布

如果觉得《濮阳人快看!这几句濮阳话 不是濮阳人看不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