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

时间:2021-05-25 03:43:12

相关推荐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饮食,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疾病给很多的人带来了不便,也因此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大家要警惕细菌性肝脓肿的出现,平时还要注意进行细菌性肝脓肿的预防工作,而且要深入的了解一些细菌性肝脓肿的相关知识才可以,今天就让疾病百科频道的g51846066来带大家看看吧。肝脏感染性疾病包括范围很广泛,与外科有关的主要是肝脓肿,此外尚有一些特殊的感染如肝结核等,已较少见。这类疾病主要是在肝脏受到感染后未及时进行处理而形成,临床上均为继发性。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本病可来自胆道疾病,门静脉血行感染,直接感染较少见,经肝动脉血行感染报告不一,最多者为45%,隐匿性感染约占10%~1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其中2/3为大肠埃希杆菌,粪链球菌和变形杆菌

1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⒈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乏力,严重时可出现黄疸。

⒉肝区疼痛或伴有右肩牵涉痛。

⒊右季肋部饱满,肋间皮肤呈凹陷性水肿,右上腹肌紧张,肝大,肝区叩痛和压痛。

2细菌性肝脓肿的中医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肝实质内的一种化脓性感染,临床以发热寒战、右上腹胀痛和叩压痛为主要特征。感染途径多为血源性。以右叶占绝大多数,可为多发性,也可为孤立性。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

细菌性肝脓肿属于中医学“肝痈”、“胁痛”、“黄疸”等范畴,由于肝胆互为表里,连膜同脂,因为七情内郁或恼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胆失洁净,郁则气结血凝,清热化火,胆虚则不能决断,火热愈炽,因而形成肝痈。

一、辨证论治

1、十味消毒饮

组成与用法:黄连6g、大黄3g、黄芩、龙胆草、栀子、柴胡、皂角刺各8g、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各15g、每日1 剂,清水煎,分2~3 次服。

功用与药理:清热解毒、通瘀排脓。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本方对细菌性肝脓肿疗效肯定。

2、金银消毒汤

组成与用法:金银花30g、生石膏、生地、赤芍、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丹皮、柴胡、知母、黄芩、延胡索各10g。大黄5g、细辛2g、每日1 剂,清水煎,分3 次服。

功用与药理:清肝解毒、凉血、消痈。临床实践表明在重用清热解毒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可促进炎症的局限和吸收,使初起的脓肿消散或转重为轻。

3、青紫脓疡散

组成与用法:青黛3g、紫草、寒水石各9g,乳香、牙皂各6g。每日1 剂,清水煎,取汁100ml~200ml分3 次服,<3 岁每次30ml,3~7 岁每次50ml,8~12岁每次100ml,1 月为1 疗程。

功用与药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脓消肿本。临床观察本方能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减轻其病理损害,促进炎症吸收。是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良方。

二、辨证论治评述

本病的病机关键为热毒瘀滞,肝络壅阻,酿脓成痈所致。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通瘀排脓为主。恢复期则以扶正托毒,消痈排脓为要。临床上可在大剂量清热解毒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以促进炎症吸收,并视其邪正气血的盛衰,热毒瘀滞的轻重,酌情选方用药。

三、常用中成药:

1、龙胆泻肝口服液

主要成分: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功用与药理:清肝胆,利湿热。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明显缩小机体对组织胺的反应,间接影响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增加体液排出量,使机体内部的“湿热”排出,具有抗过敏作用,此外能促进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转化增强免疫功能。

用量与用法:每次5ml~10ml,每日3 次,口服

2、清肝利胆口液服

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防己、金银花、厚朴。

功用与药理:清热,利湿解毒,消胀。能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同时防己具有利尿效应,能促进体内炎症渗出物的排出,故可用于细菌性肝脓疡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5ml~10ml,每日2 次,口服

3、一清胶囊

主要成分:大黄、黄芩等。

功用与药理: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药理研究表明本药具有抗炎,退热,镇痛作用,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促进血小板凝集,增加血小板数而起到止血作用。此外其利胆作用明显,并有抗肝损伤作用。

用量与用法:每次2 粒,每日3 次,口服。儿童酌减。

3细菌性肝脓肿的预防及预后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疾病,如能及早重视治疗原发病灶,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在肝脏感染的早期,如能及时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也可防止肝脓肿的形成。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预后与其年龄、体质、原发病、脓肿数目、治疗开始的早晚、治疗的彻底性和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年幼及老年患者的预后较青壮年者差,病死率也高。多发性肝脓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发性肝脓肿。例多发性肝脓肿中死亡例(&#),而例单发性肝脓肿中死亡仅例(&#)。病菌的种类与毒性对肝脓肿的预后也有密切关系。由大肠埃希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肝脓肿病死率较高,对多种药物不敏感的菌种感染者预后也差。全身情况较差和营养不良及有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如低蛋白质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时,病死率更高。有并发症的肝脓肿,如膈下脓肿、脓肿破入腹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胆道出血,或合并脓胸或肺脓肿时,病死率增高。相反,单发性脓肿症状轻微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因此,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要求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有效的排脓,彻底处理原发病灶以及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4细菌性肝脓肿的危害有哪些

细菌性肝脓肿出现并发症常使病情加重,且混淆临床征象,导致误诊。

常见并发症为脓肿破裂,向邻近脏器穿破。穿入胸腔产生脓胸及胸膜支气管瘘,或穿入腹腔、心包腔;有时还可穿入胃、十二指肠、结肠、肾、胰腺;少数病例可穿入腔静脉、肝静脉、胸导管或腹壁等,亦可发生栓塞、血栓形成以及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引起肝内血管破裂由胆道排出即胆道出血者少见。

5细菌性肝囊肿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50%有贫血,90%以上有血沉加速。肝功能有一定损害,大部分患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转氨酶仅中度升高,约半数胆红素升高,低蛋白血症明显者预后欠佳。

2.肝穿刺 可在触痛点最明显的肋间穿刺,针进入皮肤及肌层后,让患者吸一大口气,再尽量呼出并屏息片刻,将针大部刺入肝内,立即抽出内芯,抽吸肝内容,抽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阳性率高)。需要时做血培养,但阳性率低。

3.肝脓液培养 细菌检出率为20%~50%,致病菌与感染途径有关,从胆道和门静脉侵入的多为大肠埃希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从肝动脉侵入的多为球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其他尚有肠链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产气杆菌等,还有部分为混合感染。有报道细菌性肝脓肿中36%~45%为厌氧菌感染,约25%患者为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以往的无菌性脓肿多数为厌氧菌引起,若常规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厌氧菌中常见者为脆弱类杆菌、巨核梭形杆菌、微需氧链球菌等。

4.血培养 同时做血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部分与脓液培养的致病菌相同,血培养阴性可能是细菌不经血行感染或已使用抗生素影响培养结果。

二、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肝脏阴影增大,如果脓肿位于右肝叶,可观察到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积液、右下肺炎症或肺不张等。有时在脓肿部位可出现气液平面,多提示脓肿由产气细菌感染所致。肝左叶的脓肿可出现胃贲门和胃小弯受压现象。膈肌运动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积液等情况时,还要考虑到有无膈下脓肿存在。

2.超声波检查 可发现脓肿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内液平面。该检查除能协助临床诊断外,还可以帮助了解脓腔的部位、大小及距体表的深度,以便确定脓肿的最佳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与深度,或为手术引流提供入路选择。但超声对小于1cm的多发性肝脓肿,往往难以发现,临床诊断时应予注意。从超声学的角度,还需要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一般情况下,肝囊肿的囊壁整齐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一致。而肝脓肿的腔壁不规则,界限不清楚,腔内常含有多个回声区。

检查 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形态,显示脓肿在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临床医师行脓肿穿刺及手术引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主要表现为肝内出现低密度区,CT值略高于肝囊肿,边界多数不太清晰,有时低密度区内可出现块状影。注射造影剂后其外围增强明显,边界更加清楚。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是脓肿壁的环状增强(靶征),出现“靶”征强力提示脓肿已形成。

检查 肝脓肿早期因水肿存在,故在MRI检查时具有长T1和T2弛豫时间特点。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增高。当脓肿形成后,则脓肿在T1加权像上为低强度信号区;脓肿壁系炎症肉芽结缔组织,其信号强度也较低,但稍高于脓肿部;脓肿壁周围的炎症水肿肝组织形成稍低于脓肿壁环状信号强度灶。在T2加权像上,脓肿和水肿的组织信号强度增高明显,在其间存在稍低信号强度的环状脓肿壁。

如果觉得《细菌性肝脓肿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