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

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

时间:2020-05-25 10:47:35

相关推荐

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肝胃不和黄疸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需要我们患者重视做好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够有效使疾病得到康复,可是很多患者在患有肝胃不和黄疸疾病的时候往往非常的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脾胃不和是指病人感觉胃脘撑胀,

1治疗黄疸的措施有哪些

黄疸是比较常见的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症状,对于病理性黄疸要怎么治疗呢?下面是专家详解的治疗黄疸的措施。

①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为使光疗发挥最大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比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疗提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它是一钟高能耐用的光源,可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而蓝绿光的光谱范围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范围交迭。此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

②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产生胆红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可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锡中卟啉不进入脑组织,安全剂量范围很宽,在体内不被降解,也不影响肝脏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及排泄,被SnMP阻断未能降解的血红素不会在组织内蓄积,而是被肝脏以原形排入胆道系统经肠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剂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维持7~10天左右,而该段时间恰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该时期应用注射SnMP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应用SnMP治疗后达5年的新生儿,随防未发现严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应。

2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

肝胃不和黄疸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需要我们患者重视做好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够有效使疾病得到康复,可是很多患者在患有肝胃不和黄疸疾病的时候往往非常的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

脾胃不和是指病人感觉胃脘撑胀,外观又有胀满的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表现。那么,脾胃不和该怎么进行饮食调理呢?

1.陈皮粥

材料:陈皮1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陈皮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去渣。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入陈皮汁及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或将陈皮研为细末,每次取3~5克,调入稀粥中服食。

2.萝卜子粥

材料:炒莱菔子(萝卜子)10克、粳米50克。

做法:炒莱菔子清洗干净,备用;粳米清洗干净,备用;将炒莱菔子煎汤,接着再放入适量的粳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后每日1次,连服3日。

3.山楂麦芽粥

材料:生山楂、炒麦芽各10克,粳米50克。

做法:山楂、麦芽清洗干净,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山楂、麦芽煎水,再放入适量的粳米,煮成粥后再放入适量的白糖调味食用。每日1~2次,连服数日便可有效缓解嗳气等症状。

4.砂仁粥

材料:砂仁10克,大米25克,小米25克。

做法:取砂仁,略洗去浮尘及杂质,装纱布袋封口加水2000同ml,煮30分钟后将药袋取出,药水备用,小米、大米冼净入锅,加药水,煮成约500ml的粥,分2次吃完。

5.鸡内金粥

材料:鸡内金、粳米100克。

做法:鸡内金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末备用;粳米清洗干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中,同时放入适量的清水,煮至米粒熟烂后再放入适量的鸡内金粉。继续稍煮片刻后放入适量的白糖,调味后即可食用。

夏季人们易受暑湿之邪的困扰,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再过量摄入冷饮及冰镇水果,胃胀气等不适就会找上门来。胃胀气大部分是饮食所引起的,首先必须改变饮食习惯,吃东西时,细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撑, 建议少食多餐。

通过小编的介绍,人们对于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已经有了了解,肝胃不和黄疸是非常严重的恶性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患病之后我们一定要积极正确做好治疗和护理,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争取能够早一些得到康复。

3黄疸的症状有什么呢?

黄疸的症状有什么呢,家长们要通过孩子的哪些症状来判断孩子的疾病呢,其实黄疸的症状有很多,不仅仅是有几种,家长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黄疸疾病的几种症状上,要全面的了解孩子的疾病症状,这样孩子的健康状况才会有保障。

黄疸的症状: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以上讲述的是黄疸的十大症状,家长们要掌握着几大症状,这样就会在生活中及时发现孩子的疾病,并且能够及时帮助孩子做治疗,但是家长们要首先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不要忽视孩子的日常行为,以免错过孩子的疾病表现。

4黄疸的原因有什么啊?

孩子患上黄疸后家长们会问到孩子患上黄疸的原因有什么,很多家长不知道黄疸的发病原因,因为不知道原因,所以家长们就不知道在生活中要怎样帮助孩子预防黄疸这种疾病,所以家长们必须要掌握孩子黄疸的原因有什么。

(一)发病原因

1.胆红素生成多 胆红素生成较多原因有:

(1)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3)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

(二)发病机制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多 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8.5mg/kg)超过成人(3.8mg/kg)的2倍还要多。

2.血蛋白联结运送不足 新生儿刚出生后存在或多或少的酸中毒,故常显示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不足,特别是早产儿白蛋白水平偏低,如用药不当,医源性地加入了争夺白蛋白的物质,使胆红素运送受阻。

3.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 如肝脏摄取、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在肝内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过程中一系列酶均需能量与氧气,若新生儿产时、产后缺氧,寒冷损伤,酸中毒,以及感染时产生的毒素等情况发生,则酶功能受抑制。特别是起重要作用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刚出生新生儿的肝内含量甚低,因而造成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

4.肝-肠循环负荷大 因新生儿肠内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使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在肠腔内被重新吸收。新生儿每天形成胆红素约20mg,若胎粪排出延迟则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负荷增加。

黄疸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现在家长朋友们都知道了吧,黄疸作为一种孩子常见的疾病,会对孩子有很多影响,只有家长们细心的照顾孩子的生活,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疾病,并且给孩子一个健康无病发热生活。

5什么是是肝癌黄疸

肝癌黄疸大家在生活中不知道吧,其实在生活中患上肝癌出现这种现象是很平常的,因为肝癌的症状还有很多的,那么,什么是是肝癌黄疸?

肝癌黄疸:

肝癌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在34.2umol/L 以上,临床上即表现为有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时,则称为隐性黄疸,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常小于34.2umol/L。

中医认为肝癌黄疸是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调、嗜酒过度、误食毒物、或劳倦内伤,以致疫毒滞留、寒湿阻遏、湿热交蒸、气滞血瘀及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胆汁泛溢所致。

肝癌黄疸作为肝癌晚期的一个典型症状,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先天性黄疸,西医治疗肝癌黄疸除针对肝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采用激素治疗外,就是采用人工肝辅助支持治疗,虽有其长处,但缺陷很多。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胆疾病。

健康网温馨提示:以上是专家对于什么是是肝癌黄疸的介绍,肝癌这种疾病的发生危害很大,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危害的,当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早的去医院治疗。

如果觉得《肝胃不和黄疸如何食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肝胃不和浅析

肝胃不和浅析

2021-01-07

​谈肝胃不和

​谈肝胃不和

2021-05-14

肝胃不和食疗方

肝胃不和食疗方

2024-02-29

肝胃不和诊断

肝胃不和诊断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