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乙肝康复网 >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时间:2022-04-13 03:07:09

相关推荐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

1各种预防乙肝的传播的措施

你对乙肝了解多少?在平时生活中,针对乙肝有去做详细检查吗?专家称:乙肝的早期症状比较不明显,因此不易察觉。那么,各种预防乙肝的传播的措施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预防乙肝的措施

(1)传染源的管理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及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为传染源。我国半数人群己受染,慢性携带者众多,给管理传染源带来了极大困难。只有针对性地对服务、饮食等行业人员查体,发现传染源,调离其工作岗位。献血员通过体检发现携带者禁止献血。

(2)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医源性传播,减少输血性传染,献血员每次献血前均应用敏感的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注射时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灸针一用消毒。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重视性传播,配偶间传播的预防性指导。尽管经胃肠传播尚未得到确证,但胃肠道损害即可引起感染已被证实,故对胃肠道传染也应以给予重视

预防乙肝的传播>>>

2预防乙肝应采取什么措施

乙肝预防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主要从两大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

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

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1、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

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2、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

二、切断传播途径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炙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3预防乙肝的措施有哪些

乙肝疾病的发生有着很多的原因。而且一干也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个疾病,所以大家还是比较畏惧这个疾病的,患有这个疾病患者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就连家属也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谁也不想被疾病传染,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乙肝疾病的预防工作,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乙肝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乙肝的传染性特别高,尤其这种疾病,以血源传播为主,另外还会通过母婴传播,所以怀孕女性,一定在平常生活中,做好相关的孕检工作,以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1、切断唾液传播

在50~8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乙肝携带者母亲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2、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3、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4、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5、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拨牙、耳垂穿孔、纹身等。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防止性传播: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传播,因此用避孕套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感染乙肝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学习到了一些关于预防乙肝的措施。这些具体的预防措施的确能够帮助有效远离乙肝疾病,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好个人卫生,您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在外面吃饭尽量自己带餐具,还要注意不要和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4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何采取预防措施?肝病专家指出,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对:

一、精神上不要过于紧张。有人意外地接触了乙肝病毒后,整日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这大可不必。此时关键要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立即抽血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能,以了解自己体内是否有足够量的乙肝抗体及肝功能有无异常。如果在当时这些检查都正常,也不要掉以轻心。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后直至乙肝的发生,通常还有1-6个月的潜伏期,所以还要在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这些项目。

三、如果这次意外接触前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且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表面抗体(抗-HBs)>10mU/ml,那么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如果肝功能正常,也要在3个月后再做一次检查,以免由于乙肝病毒处于潜伏期而没有被检查出来。一旦确认患上乙肝,就要及时接受科学的治疗。

5乙肝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是我国主要的传染病,,其中大多数是在儿童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到成年期死于肝肿瘤。因此了解乙肝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非常重要。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携带者从%降至%。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拨牙、耳垂穿孔、纹身等。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防止性传播: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传播,因此用避孕套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感染乙肝的机会。

积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这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期接种疫苗以0、1、6个月免疫程序。3针免疫后,可保证内不得乙型肝炎。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的追踪,可能保护时间更长,甚至终身受益。

最后要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首选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上述各种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乙肝病人将大大大减少。

如果觉得《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